道家的書籍都有哪些?
道家經典著作:(老子)壹書的問世,標誌著道家學派的形成。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老子)之前即有湯相(伊尹)和紂臣(辛甲)為道家書,還有齊國的(太公)237篇、 (謀)81篇、 (言)71篇、(兵)85篇、(管子)86篇,楚國的(竄子)86篇。(老子);之後則有(文子)、( 子八)、(關尹子八)、(莊子)、(列子)、(田子)、(老菜子)、(鴉冠子)、(黃帝四經)(即今長沙馬王推出土之黃老帛書)、(黃帝銘)、 (黃帝君臣)、(雜黃帝)等書。(漢書·藝文誌)載道書37家,993篇,可見先秦時期道家學派是很龐大的。(漢書·藝文誌)雲: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可見道家之源出自史官,為“君入南面之術”,即君主治國的學說。同時史載自黃帝時設立史官,因此,道家學說的起源,當遠溯黃帝。 在戰國後期,齊國首先成為中國文化的學術中心,學者們聚於齊國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見(鹽鐵論·論儒》)因而以道家為宗的第壹次學術大綜合。就發生在這裏。當時齊威王“高祖黃帝”,學者們遂將黃老聯稱,***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產生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成為道家的代名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雲: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 (史記·太史公自序)述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雲: 道家使人精神專壹,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動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如。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司馬談所描述的,正是道家在稷下綜合諸家學術變為黃老之學的主要特征。除了君人南面之學,黃老學說還有“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漢書·藝文誌)神仙十家之中,黃帝著述即占去四家,***61卷之多。陰陽家21家中有(黃帝泰素)20篇,又陰陽家16家中有(黃帝)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