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早已經成為智慧化身 請妳對他其他方面作簡要評價

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早已經成為智慧化身 請妳對他其他方面作簡要評價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壹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征,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建樹,只是因為他的忠誠和智慧太出名,把他的其他貢獻都掩蓋了。現略舉幾個方面來說說。

壹、他重視農業生產,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壹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只有富國強兵,才能維護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二、諸葛亮是個書法家。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三、諸葛亮還是壹名畫家。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張彥遠還在其《論畫》壹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範、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張彥遠記述當時壹些近代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繪畫作品的售價:“屏風壹片值金二萬,坎者售壹萬五千,”“壹扇值金壹萬。”並說漢魏三國(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國有家之重寶”,“為希代之珍”。張彥遠他的記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

四、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壹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輿地誌》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壹,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制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壹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五、諸葛亮在文學上還有很高的造詣,他的《出師表》、《誡子書》等至今仍是中學語文的教材,影響很大。

六、諸葛亮還是個發明家,據說他發明了連弩、木牛流馬、饅頭、孔明燈等,發明的器物涉及武器、交通工具、食品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