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半陰半陽,所以晝夜既冷又熱。”可見“秋分”有兩層含義:壹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所以壹天的24小時平分,各為12小時;世界上沒有極端的晝夜現象。秋分後,北極附近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的極日範圍逐漸擴大。第二,根據中國古代以立春、長夏、立秋、立冬為開始的季節劃分,秋分恰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對秋季進行了等分。秋分的“分”由此而來。
中國古代把秋分分為三個時期:“雷初止;第二,等蠍子毛坯戶;等水幹了再說。”古人認為打雷是因為陽氣旺盛,陰氣在秋分後開始旺盛,所以停止打雷。
從秋分那天開始,氣候主要有三個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從赤道向南半球移動,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夜晚逐漸變長(直到冬季至日達到夜最長晝最短);晝夜溫差會逐漸增大,幅度會高於10℃。氣溫壹天天下降,壹天比壹天冷,漸漸步入深秋時節。南半球的情況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已進入秋季,日平均氣溫已降至22℃以下。北方的冷空氣團開始有壹定影響。大部分地區雨季剛過,涼風習習,萬裏晴空,天氣晴朗,秋高氣爽,桂花飄香,螃蟹肥黃。秋分是壹個美麗宜人的節氣,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季節。秋分後,陽光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但地面散失的熱量更多,氣溫明顯下降。農業諺語說“壹場秋雨引壹場寒”“秋露分夜,壹夜寒”。“八月雁門開,大雁腳下霜。”東北地區氣溫下降早的年份,秋分時常見霜凍。
秋分過後,冷空氣活躍,氣溫下降很快,幅度也大,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格外緊張。秋分時,棉鈴和煙葉由綠轉黃,正是豐收的季節。華北地區已經種上了冬小麥,長江流域和南方廣大地區正忙著收割晚稻,翻耕土地準備種植油菜。幹旱少雨或秋分持續降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運行的主要不利原因,尤其是持續降雨會使即將到來的農作物倒伏、黴變或發芽,造成重大損失。“三秋”是壹個很大的幫助,而“早期”這個詞是妳的優先權。
秋季作物及時收獲,避免早霜和連陰雨的危害,冬季作物按時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過冬,為來年豐收奠定基礎。“秋分不出現,割了餵老牛”。南方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低溫陰雨天氣早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季晚開花結果的主要危害,壹定要做好預報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