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húnén bja 7【中國針灸大辭典】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穴位魂門的漢語拼音Hunmen,羅馬拼音Hunmen,美語譯名Soul Gate概述。
國家
壹代
編號:中國BL47日本47法律
莫蘭特的V42野夫的V42德國的B42英國的B42美國的BI47魂門命名為子午點(húnén bja 7)[1]。針灸經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1]。魂是魂,門是門戶,肝藏魂。魂指肝,穴位與肝平行排列,如肝氣出入的門戶,故名魂門[1]。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肝、胃和局部疾病,如腹脹、胸痛、嘔吐和呃逆、不能進食、胃脘疼痛、腹部打雷、小便黃赤、頭痛和頭暈、黃疸、頭暈、胸脅疼痛、嘔吐、背痛、腹瀉、脅痛、胸脅疼痛、消化不良、現代。
4來源《針灸經典甲、乙》:胸脅脹滿,腰酸背痛,惡寒,食不能下,嘔吐瀦留,靈魂門主。
5穴名為魂,門為門戶,肝藏魂,魂指肝,穴與肝並行,如肝氣出入之門戶,故名魂門[1]。
靈魂是人類陽的本質。“門”和“戶”通常被稱為經絡進出的地方。此穴平肝藏魂,為將軍之官。此穴為肝陽出入之門戶,故名“魂門”。以上幾點說的是“門”、“廳”、“關”、“門”,就是開和關進出。[2]
第六回的部分[3]
7魂門穴定位標準:魂門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3寸[4][5]。
魂門穴位於脊柱區,第九胸椎棘突下,距後正中線3寸。匍匐或俯臥挑穴[1]。
壹說“取穴距脊柱三寸”(《針灸賦經》)[5]。
足太陽膀胱經中心門點的位置
靈魂門點在背面的位置
靈魂門點在背面的位置
靈魂門點在背部(肌肉)的位置
靈魂門的位置點在背部(骨頭、內臟)
8如何選擇魂門穴魂門穴位於脊柱區,第九胸椎棘突下,開於後正中旁3寸處。匍匐或俯臥挑穴[1]。
俯臥位,平於第九胸椎棘突下,開筋縮(督脈)旁3寸取穴。
俯臥位,取穴於第九胸椎棘突與肩胛骨內側緣垂直線的交點[6]。
快速取穴: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的椎體處向下推兩個椎體,下緣水平線與肩胛骨脊柱邊緣垂直線的交點為魂門[7]。
9魂門穴的解剖魂門穴下是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肋間動、靜脈有後支。分布有第七、八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皮膚被第八、九、十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所重疊。(見肝俞穴)
9.1級解剖學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鋸肌→豎脊肌[1]。
9.2在穴位區的神經血管淺層,有胸神經第9、10後支的外側皮支及其伴行的動作和靜脈。深層有胸背神經的肌支和第9、10胸神經的後支及胸背動脈的分支[8]。
有第七、八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和肋間動、靜脈後支[5]。
10渾門穴的功效與作用具有疏肝和胃、清頭目的作用[1]
渾門穴有疏肝理氣、降逆和胃的作用。
“魂門”穴在肝俞旁,對應肝,故可治肝膽疾病[9]。
肝分布脅肋,故魂門穴可治脅痛[9]。
魂門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二側線,故可治療腰背部經絡疾病[9]。
渾門穴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肝病、脅痛脹滿、腎痛、脘腹驚雷、大便溏泄、不能進食、小便赤赤等[2]。
11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肝、胃及局部疾病,如腹脹、胸痛、嘔吐、呃逆、納差、胃脘疼痛、腹部打雷、小便黃赤、頭痛、頭暈、黃疸、頭暈、胸脅疼痛、嘔吐、背痛、腹瀉、脅痛等。
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肝、胃及局部疾病,如腹脹、胸痛、嘔吐、呃逆、納差、胃脘疼痛、腹雷聲、尿黃赤、頭痛、頭暈、黃疸、眩暈[1]。
神門穴主要用於胸痛、脅痛、嘔吐和背痛[8]。
魂門穴主要用於上吐下瀉;黃疸;背痛、脅痛[6]。
渾門穴主要用於胸痛、背痛、嘔吐、消化不良、腹瀉等[5]。
現代常用渾門穴治療肝炎、膽囊炎、胸膜炎、胃炎、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1]。
1.消化系統疾病:肝炎、膽囊炎、胃炎、胃痙攣、食管狹窄、消化不良;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神經癥、癔癥;
3.其他:心內膜炎、胸膜炎和肌肉風濕病。
12針灸方法12.1針灸方法斜刺0.3 ~ 0.5寸[5]。
壹般0.5 ~ 0.8寸[1]向椎體傾斜。
斜刺0.5 ~ 0.8寸[6][8],局部有酸脹感[6]。
註意:此穴不宜深刺,以免刺傷肝臟[6]。
12.2艾灸可用[1][6]。
艾條灸3 ~ 7強;或艾條灸5 ~ 15分鐘[5]。
艾條灸3 ~ 5強,艾條灸5 ~ 10分鐘。
13神門穴配伍神門穴與中都、陽陵泉合用,具有疏肝利膽、清熱利濕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胸痛。
靈魂門與心俞、肝俞、三陰交穴合用治療失眠[6]。
魂門配心俞、肝俞、內關、水溝治療癲癇[6]。
鬼門關與膽俞、脾俞、舒威、陽陵泉、太沖等配伍治療慢性肝炎[6]。
14特效* * *用大拇指直接按壓靈門穴1 ~ 3分鐘,可治胸脅脹痛、嘔吐、腹瀉、腰酸背痛等癥[7]。
經常用木槌敲靈魂之門,可以保肝利膽[7]。
15針灸經典甲、乙文獻綜述:胸脅脹滿,腰酸背痛,惡風惡寒,食不能下,嘔吐瀦留,魂主之。
針灸大成:主屍昏厥,胸背燒心,不能進食,腹中驚雷,大便不規則,小便紅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