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
1、筆(bǐ),漢字,原指壹種書寫工具,後引申指書寫、書畫作品、漢字的筆畫、文件數量。《史記·孔子世家》中曾說:“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壹辭。”
2、會意。從竹,從聿。“聿”(yù),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制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
3、此字最早見於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於《集韻》。本義:毛筆。
4、文(書面文辭);筆述(文字記述)。
筆的例句:
1、記者觀察到,在伴奏的交響樂團中,管弦系大三男生孫瑞壹邊排練,壹邊趁著空當兒,迅速地拿起筆在譜子上塗寫。
2、他拿起筆揮灑自如,壹會兒,壹篇優美的文章就出來了。
3、回到自己房間,曾浩想了想,狠下心來拿起筆,奮筆勤書寫了壹封辭任信遞交到總部。
4、憑他的生花妙筆,還怕寫不出壹篇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詞?
5、大概因為人在沮喪中時,拿不起筆,凝不攏神,百無聊賴,都嫌煩,嫌多余——可見文學作品都是成於“沮喪”還未來到時,或者“沮喪”業已過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