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太昊是兩個人。伏羲和黃帝沒有關系,先秦古籍《世本》記載伏羲、黃帝和神農合稱三皇。
伏羲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並,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壹說。
太昊(公元前7593—前7527年),是上古東夷的祖先和首領,是東方祖神,也是東方天帝青帝。亦作大嗥、太皞、大皥,以木德王,是為春皇。漢朝後有時與楚帛書創世神伏羲氏合並。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擴展資料:
歷史地位
自古以來三皇五帝就受到歷代帝王的尊敬與祭祀,作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是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作為各民族團結協作、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征,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直到今天,伏羲女媧以及炎黃二帝依舊是國家正經提出要祭祀的人文始祖,他們是華夏兒女***同的父親母親,2008年太昊陵也以單日82萬的遊客記錄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球第壹廟會。而每年國家都會派遣官員與兩岸三地華夏兒女***同參加祭祖大會(公祭先祖盛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