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壹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蓬壺蓬萊
明月指品質高潔的晁衡
賞析: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717),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團來中國求學,學成後留在唐朝廷內作官,歷任左補闕、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等職。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曾有詩篇唱和。天寶十二載,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隨同日本第十壹次遣唐使團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風,傳說被溺死。李白這首詩就是在這時寫下的。
詩的標題“哭”字,表現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使詩歌籠罩著壹層哀惋的氣氛。
“日本晁卿辭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長安,詩用賦的手法,壹開頭就直接點明人和事。詩人回憶起不久前歡送晁衡返國時的盛況:唐玄宗親自題詩相送,好友們也紛紛贈詩,表達美好的祝願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寫詩答贈,抒發了惜別之情。
“征帆壹片繞蓬壺”,緊承上句。作者的思緒由近及遠,憑借想象,揣度著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種種情景。“征帆壹片”寫得真切傳神。船行駛在遼闊無際的大海上,隨著風浪上下顛簸,時隱時現,遠遠望去,恰如壹片樹葉飄浮在水面。“繞蓬壺”三字放在“征帆壹片”之後更是微妙。“蓬壺”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這裏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歸途中島嶼眾多的特點,與“繞”字相應。同時,“征帆壹片”,飄泊遠航,亦隱含了晁衡的即將遇難。
“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這兩句,詩人運用比興的手法,對晁衡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自己的無限懷念之情。前壹句暗指晁衡遇難,明月象征著晁衡品德的高潔,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潔的明月沈淪於湛藍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藝術境界清麗幽婉,同上聯中對征帆遠航環境的描寫結合起來,既顯得自然而貼切,又令人無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寫情,寄興深微。蒼梧,指郁洲山,據《壹統誌》,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東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僅使詩人悲痛萬分,連天宇也好似愁容滿面。層層白色的愁雲籠罩著海上的蒼梧山,沈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詩人這裏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寫白雲的愁來表達自己的愁,使詩句更加迂曲含蓄,這就把悲劇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令人回味無窮。
詩忌淺而顯。李白在這首詩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美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表達得含蓄、豐富而又不落俗套,體現了非凡的藝術才能。
李白的詩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特色,在這首短詩中,我們也能體味到他所特有的風格。雖是悼詩,卻是寄哀情於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顯得自然而又瀟灑。
李白與晁衡的友誼,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的美好壹頁。
日前,上海魯迅紀念館收到壹份厚禮——魯迅於1935年親筆書寫的贈送給日本友人增井經夫的唐代詩人劉長卿名句《聽彈琴》。條幅全文為:“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增井先生雅屬 魯迅。”且不論詩中流露出引對方為知己的深情厚誼,單就長63.5厘米,寬34.2厘米的條幅尺寸在魯迅真跡中也算得上大型。鑒於如今拍賣市場上95%的魯迅手跡皆為贗品,這件見證中日友好交流源遠流長的證物就顯得彌足珍貴。
捐贈手跡的古西暘子女士是魯迅生前好友田中慶太郎的外孫女,增井經夫的女兒。田中慶太郎比魯迅年長壹歲,上世紀初曾在北京居住和學習,為日本學界公認的中國古籍版本、目錄學權威。回國後繼承父業,經營“文求堂”書店,以銷售中國古籍、出版相關學術著作聞名遐邇。1932年,“文求堂”出版了《魯迅創作選集》,收有《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著名作品。魯迅讀後發現了壹些錯訛,即作正誤表,寄給田中,田中非常重視,馬上印刷了“魯迅創作選集正誤表”插入書中,並寄給魯迅。由此,魯迅與田中慶太郎友誼日增。
得知魯迅在上海文壇的境遇並不是太好,1935年12月,田中慶太郎的女婿、東京東洋高等女子學校講師增井經夫先生來滬考察旅行,受嶽父田中慶太郎委托,邀請魯迅去日本寫作、療養。魯迅婉拒。為表達謝意,魯迅在1935年12月14日下午手書唐代劉長卿五絕《聽彈琴》條幅贈增井經夫先生。當天,《魯迅日記》記載:“為增井君作字壹幅。” 1992年,增井經夫逝世後,這幅珍貴的墨跡由其女兒古西暘子女士保存。
去年7月,田中慶太郎的孫女山口由紀子和丈夫到上海魯迅紀念館參觀,無意中看到了壹本名為《魯迅與日本友人》的書,書中專門有壹章寫到魯迅和田中慶太郎、增井經夫的交情,夫妻倆看後非常感動,回國後立馬將此事告訴了古西暘子女士,經過仔細考察,從保存和安全以及研究的專業角度來看,古西暘子毅然決定將這幅魯迅書法真跡捐贈給上海魯迅紀念館。古西暘子說:“父親臨去世前說,這是壹件傳家寶,要好好保護,將來捐給對中日文化有研究的單位。上海魯迅紀念館,是父親這件珍品最好的收藏地。”
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王錫榮告訴早報記者,古西暘子女士無償捐贈魯迅手跡壹事在日本方面得到了諸多關註,相關報道陸續見諸報端,近日,山口女士還親自來詢問展覽事宜。紀念館方面將盡快安排《聽彈琴》與觀眾見面,擬對展覽區域作局部調整,把《聽彈琴》安放於魯迅與內山書店的相關板塊內容中的醒目位置,與周圍的燈光、環境相得益彰。
王錫榮介紹,經專家鑒定,這份魯迅手跡屬於國家二級文物,紀念館得到這份厚禮,對魯迅思想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