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位享譽國際的學者 ?
在開始今天的微課之前,精讀君想先給大家介紹壹個人——著名學者王國維。或許有讀友對他已經有所了解,但是精讀君在此還是仔細介紹壹下他。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傑出學者和國際著名學者,從事文史哲學數十載。他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與文學的觀點和方法,來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他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並確立了較系統的近代標準和方法。
他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
如此多的頭銜大家可能不甚了解,但是他有壹個最讓人熟知的作品《人間詞話》,讀過此書的人數不勝數,光是豆瓣上的評價人次就達到了壹萬三千多。
然而精讀君今天要推薦的不是《人間詞話》,而是後人將王國維的作品編輯為壹冊並在今年1月剛出版的《王國維:壹個人的書房》。
二
他把思想瑰寶留在了“壹個人的書房”
在本書前言,編輯者這樣寫道:
王國維壹生著作等身,思想深邃,無數文人學者為之仰止。
作為後人,我們編輯這本書壹方面是為了紀念先生對中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貢獻,另壹方面是為了啟迪讀者,讓讀者通過文字走進王國維的心靈世界,與大師做時空對話,從而提升個人的修養和自身素質。
對於這本書中的作品,編輯者將內容分為六大部分:
述:諸子學說,王國維對先秦諸子學說的解讀;
講:西方哲學家傳,著名哲學家的傳記,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叔本華等;
品:風骨文章,包括《人間詞話》的定稿、刪稿、附錄及拾遺,《紅樓夢》評論等;
寫:吾心感言,王國維對教育、文學、讀書及藝術的隨筆感言;
作:序與跋,包括自序和王國維為其他文學作品所寫的序與跋;
抒:閑雅逸趣,即王國維所寫的詩詞。
現在,精讀君就挑選王國維為《中國名畫集》所做的序來與大家***同品讀。
三
王國維眼裏的《中國名畫集》
《中國名畫集》原名為《古代名家畫冊》,顧名思義裏面收集的都是古代繪畫名家的畫作。王國維於1908年為此畫冊作序,文章第三段原文如下:
平等閣主人英英如雲,醰醰好古。慨橫流之澒洞,懼名跡之榛蕪。是用盡發舊藏,並征百氏……冀以永留名墨,廣被人間。
文段中“平等閣閣主”指的是《時報》創辦者狄葆賢。前三句話描寫的就是狄葆賢對書畫的喜愛,生怕名畫衰微,便盡心收藏。在最後壹句話,王國維也點明了希望名畫能夠永遠被珍藏,引起世人的重視,被世人所熟知。
接下來,他又描述了《中國名畫集》出版的意義,精讀君根據王國維的原文,解讀如下:
其壹:他認為我國歷來書畫都是私藏,不輕易外露,所以學者經常沒有畫作可以參考。將享譽盛名的畫作集為壹冊,方便學者臨摹、學習;
其二:“張而必弛者,文武之道;勞而求息者,含生之情。”簡單點來說,就是人活在世,要懂得張弛有道,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但是我們該怎麽休息呢?王國維認為翻看這些畫作“可做息肩之勝地”,對愉悅身心是很好的;
其三:他認為,我國繪畫自成壹宗,將名畫刊登出來,“不使晴蜓島國獨輝日出之光,羅馬故國專稱美術之國”,王國維希望中國的美術能與東方的日本和西方的羅馬故國壹爭高下。這樣不僅可以讓國人欣賞,還能發揚光大與國外美術爭高低,也可以對世界文明有所增益。
從這壹段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王國維放眼世界的治學思想,對於學術之事常考慮到它的世界意義。他在《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章程書後》中即已指出:
壹日發明光大我國之學術者,必在兼通世界學術之人,而不在壹孔之陋儒。
井底之蛙無法成為壹個優秀的學者,而放眼世界,思維開闊,才是壹位學者應該具備的。
四
學術,是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王國維作為壹代大學者,平生只愛鉆研學問,無心取悅上流社會,不慕榮華,不貪享樂,以普通人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學術成就,更不以泰鬥的身份對他人頤指氣使。
他平日深居簡出,與書籍為伴,生活簡樸,雖不善社交,但與羅振玉、繆荃蓀、沈曾植等同時代的學術界人士交往密切,此外還與日本、法國等國外學者有很多的學術交流。
可以說,做學問是他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壹部分,他以傑出的貢獻,在國內外具有獨特的地位,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他對學術的重視與貢獻也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
梁啟超是這樣評價他的: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法國漢學家保羅·伯希和說: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先生(陳垣)兩人;
郭沫若也說: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壹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壹段異樣的光輝;
……
如果我們也能像他那樣,心無旁騖的在自己的領域裏奮鬥,問心無愧的話,想必也就沒有那麽多人抱怨“時不與我”的同時,依舊碌碌無為下去吧。
就如本書編輯所說,願妳我都能在王國維的文字中與他進行時空對話。我們讀的雖是他的文字,但是看到的卻是他的本身:他對治學的態度,他謙和的品性……如果妳能在他的文字中有所收獲,想必這也是對大師最好的尊重吧。妳的問題 ?這裏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