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為流傳的 *** 詩詞不過幾十首,但思想深刻、意境高遠、博大精深。究其原因, *** 詩詞不僅高度濃縮了 *** 的人生追求、偉大實踐和深邃思想,而且也藝術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樣和勃勃生機。解讀 *** 詩詞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不僅有助於領略 *** 詩詞的厚重底蘊,也有利於把握 *** 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貢獻。
學習:綠楊樹下養精神
*** 曾把求學經歷描述為“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學堂”,但他從未間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他從8歲進私塾求學開始,孜孜不倦、廢寢忘食地讀書,始終與中國傳統文化水 *** 融。 *** 壹生題詞無數,但寫得最多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七個字。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政務繁忙的和平建設時期,他都以書為伴,博覽群書,近乎癡迷。後來他居住的 *** 豐澤園藏書達9萬多冊之多。在眾多書籍中,他最偏愛文史古籍,從先秦到明清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史作,包括正史類、稗史類、演義類、文學類……幾乎無所不讀,全而蓋之。壹套線裝本《二十四史》,他24年不離身邊,反復研讀。壹部300多萬字的《資治通鑒》,他竟看了17遍之多,堪稱是博覽古今的大學問家。
*** 對中國古典詩詞更是情有獨鐘,涉獵的詩詞作品遍及歷朝歷代。他既讀各種總集、合集、選集、專集,也讀各種詩話、詞話、音韻、詞律。從詩的內容看,敘事、記懷、抒情、寫景、詠史、懷古的他都讀。從詩體看,古樂府、律詩、絕句、詞、曲、賦都壹並涵蓋,可謂是博覽廣收,兼采眾家之長。正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廣,對古典詩詞爛熟於心,在文章、報告、書信、談話、題詞中,為說明觀點、論證事理、表達感情,他能夠信手拈來、旁征博引、出口成章,處處彰顯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卓越的詩人才華。
繼承:東臨碣石有遺篇
中國古典詩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居於獨特地位,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是流傳最久遠最普及的文學體裁。 *** 曾說,“舊詩可以寫壹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然而,他本人對舊體詩詞卻樂此不疲,“舊體詩詞源遠流長……壹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
*** 全面繼承了古典詩詞的民族風格與中國特色。他的詩詞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既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還有七絕雜言詩。他更擅長填詞,運用了20多種詞牌形式,如沁園春、賀新郎、菩薩蠻、念奴嬌、蝶戀花等。他深諳詩詞寫作規範,語言精當、對仗工整、結構嚴謹、韻味無窮。他經常巧妙引用、借用、化用古詩詞中的名言佳句。在 *** 詩詞中,從文化名人、歷史典故到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幾乎無處不在。
在思想內容方面, *** 詩詞繼承了古典詩詞源於《尚書·堯典》“詩言誌”的優良傳統,在價值取向上吸收了儒家文化以“仁學”和民本思想為基礎的經世致用的政治理念,始終突現壹個偉大革命家救國救民的政治抱負和不懈追求。 *** 詩詞直抒胸臆,飽含“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的憂患意識,充滿“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富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頑強意誌,強調“收拾金甌壹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政治抱負,滿懷“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大同理想,推崇“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的積極態度,秉持“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的豁達心態。
而在表現手法方面, *** 詩詞更多地受到以道家理念為源頭的講意境、重氣韻,強調個性自由和浪漫情趣等美學思想的深刻影響。 *** 詩詞繼承了莊子、屈原、李白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文采飛揚、熱情奔放、縱橫捭闔,不管是寫自然景觀、寫動物姿態、還是寫社會實踐,都充分表現出宏大氣魄和灑脫之氣,深刻揭示出事物和人物的內在本質,折射出美學和哲理的絢麗光芒。
批判:倒海翻江卷巨瀾
*** 強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壹份珍貴的遺產”。但是,他特別信奉孟子的說法:“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從來不盲目迷信傳統文化中的所有內容。早在少年時代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時, *** 發現這些書中講的都是文官武將,壹味地頌揚帝王將相,從來沒有人去正面塑造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形象。 *** 的批判性思維促使他開始認真反思究竟誰是國家和民族的真正主人這壹重大歷史命題,他最終成為中國封建傳統文化那些消極因素的叛逆者。這壹政治立場既展示出 *** 詩詞內容與傳統文化相反相成的淵源關系,又表現出 *** 反叛傳統、超越傳統的宏大氣魄。
柳亞子曾盛贊 *** 詩詞是“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賀新郎·讀史》縱論中國歷史,是 *** 唯物史觀的詩意表達。“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不免使人想起魯迅《狂人日記》中的那句話:“滿本子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是對英雄史觀的大膽嘲諷和徹底批判。“盜跖莊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鋮”, *** 充分肯定“奴隸”“卑賤者”的歷史地位,稱贊他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風流人物”。他在註釋《沁園春·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明確說明“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 *** 以史無前例的如椽大筆和蓋世豪情塑造人民群眾的群體形象,熱情謳歌他們的革命精神和社會實踐。
革新:戰地黃花分外香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推陳出新”是 *** 1942年為延安評劇院所作的題詞。他推崇古為今用,但認為這個“用”並不是簡單照搬,不能替代自己的創造。 ***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折腰”,從內容到形式,從語言到意境,從題材到風格,對傳統詩詞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使其既富有革命性又充滿藝術性,極具民族個性又飽含時代精神。正如郭沫若所說:“主席的詩不能說是舊的,不能從形式上看新舊,而應從內容、思想、感情、語匯上來判斷新舊。” *** 詩詞評史則對歷史有新看法,論人則對人物有新見識,寫物則對物象有新寓意,記事則對事情有新視角,是傳統藝術形式現代化的光輝典範。
*** 學古而不泥於古,立足傳統又突破傳統。1954年夏, *** 揮筆填寫了大氣磅礴的《浪淘沙·北戴河》。談及這首詞的創作緣由時,他說:“李煜寫的《浪淘沙》都屬於纏綿婉約壹類,我就以這個詞牌反其道行之,寫了壹首奔放豪邁的,也算是對古代詩壇靡弱之風的抨擊吧。”歷代詠梅詩作不計其數, *** 的《蔔算子·詠梅》是“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絕妙佳作。陸遊詞中的梅花在淒風苦雨中遺世獨立、孤寂冷漠、消極退縮、淒涼愁苦。 *** 則盛贊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壹“俏”壹“笑”令人耳目壹新,反出了骨力遒勁、偉岸飄逸的藝術神韻。《采桑子·重陽》是詠秋之作,“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 壹掃“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結,稱頌戰地黃花的馥郁芳香,贊美秋日風光的蒼勁寥廓。《孫子兵法》主張“窮寇勿追,”而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 *** 為了中國人民的長治久安,反其意提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對古典詩詞革故鼎新,創作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濃郁中國氣派的不朽詩篇,形成了中國悠久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 *** 的文化思想和藝術實踐為中國新詩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同時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