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當東的雪峰。
只介紹長江和黃河。
黃河是僅次於長江的中國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裏。蜿蜒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綏遠、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六省,向東流入渤海,沿途匯聚30余條主要支流和無數溪流,流域面積75萬多平方公裏。中遊流經廣袤的黃土高原,眾多支流攜帶大量泥沙匯入,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這條河是黃色的,因此得名。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北麓的占宗列運河,海拔5400多米,周圍群山終年積雪。黃河源頭有壹片星海,是無數小湖的沼澤。離開星海後,進入鄂陵湖、紮陵湖至瑪多,繞過積石山、西青山,穿越龍羊峽至青海貴德,全長1900多公裏。上遊段從歸德到綏遠省河口鎮,全長1500多公裏。黃河在甘肅,經過很多大峽谷,匯聚了很多支流。中遊從河口鎮到玉瑾,全長1100多公裏。河水向南流,流經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奔湧而下,至壺口,地勢險峻,形成壺口瀑布,再經龍門峽至潼關,河道變寬,因秦分、洛河、瀟水支流匯合,水量大增。河道到潼關時被華山阻斷,轉向東,過三門峽到羅瑜,然後進入平原地區。下遊段從金夢至山東利津縣流入渤海,全長870多公裏。由於泥沙堆積,水流緩慢,兩岸築堤,成為“地上河”。
黃河源頭和上遊河段最曲折,中遊河段次之,下遊河段順直。從蘭州到潼關,河流繞過壹個長方形的三面,就是著名的河套,長約2000公裏。占領期間,下遊河道不確定。這條河有時在山東丘陵北部流入渤海,有時在山東丘陵南部流入黃海,相距500公裏。
黃河柳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壹。“藍田猿人”化石的發現證明,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在50萬至60萬年前就生活在陜西藍田縣。古代黃河流域的氣候比現在溫暖濕潤得多,黃土疏松稀疏,有利於農耕,非常適合人類居住。5000多年前,黃河中下遊就出現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省發現了1000多處遺址,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最有特色的是表面呈紅色、有彩色花紋的陶器,所以仰韶文化也被稱為彩陶文化。從殷墟的發現可以證明,中華民族在三千年前就在黃河中下遊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國家。歷史上黃河泛濫過城市。據記載,2000多年來,黃河下遊決堤1500多次,大規模改道26次。洪災區北至天津,南至江蘇、安徽,達25萬平方公裏。河水攜帶的沈積物總量平均每年超過16億公噸。由於下遊河段地勢較低,河道坡度平緩,流速降低,大量泥沙淤積在河床上,平均每年4億多公噸,其余泥沙流向河口,沖積成向大海延伸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填海造地20多平方公裏。黃河流域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山川壯麗。居民幾乎占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壹,而耕地約占全國的40%。
長江的發源地長江發源於西藏康區格拉丹洞雪峰山西南側的冰川。藏語叫“固化曲”,意思是“耕牛河”,因為長江的兩個源頭好像都是從耕牛的鼻孔裏流出來的。
長江和黃河壹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文化的發源地。長江的源頭是脫脫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的江根迪如雪山。格拉丹冬雪山與周圍20座海拔6公裏以上的雪山組成南北長50多公裏、東西寬約20公裏的雪山群。海拔5800米以上,終年積雪,積雪面積600多平方公裏。雪山中近40條現代冰川順山谷而下,有的形成了冰川舌。冰川舌末端海拔約5400米。閃閃發光的雪山和冰川儲存了大量取之不盡的固體水源。雪山西南的姜根地就像壹座雪山,海拔6548米,南北1冰川環繞,形似螃蟹的兩個前爪。南冰川長12.6公裏,寬1.6公裏。北冰川長10.1 km,寬1.3 km。在冰川的末端,由於融化在冰川舌部形成許多奇怪的冰峰,形成雄偉的冰塔和冰瀑。冰川舌的兩側和兩端靠近巖石和礫石的裸露區,吸收熱量較多,融化劇烈。壹串冰下融化的水滴形成小瀑布,水聲汩汩向前奔湧。這裏是長江的發源地,這兩條冰川的融水是長江源頭最初的水流。?
長江,中國古代叫“江”,也叫“大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從很久以前開始,人們就壹直在尋找它的來源。由於當時的各種條件,壹直沒有搞清楚。中國著名古籍《尚書·龔宇》曾把發源於岷山的嘉陵江、岷江視為長江的上遊源頭,故有“岷山引江”、“江源在岷”之說。
直到明朝,公元1641年,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到四川、青海等地實地考察,發現金沙江是長江的上遊源頭,並撰寫了《長江源頭考》壹書,推翻了以往“岷山領江”、“長江源頭在岷”的錯誤觀念,大大提前了長江的發源地。但是,他沒能沿著金沙江溯流而上,也沒有找到長江真正的發源地。到了清代,也就是17世紀中葉,人們對長江上遊源頭的水系有了進壹步的認識。當時在現場繪制的地圖上已經畫出了通天河和木魯烏素河,但對長江源頭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公元1720年,清朝康熙皇帝派遣特使探索黃河上遊源頭,也到過通天河上遊。看到巴顏喀拉南麓河流眾多,密如蛛網,無法確定哪條河是正源,只好籠統地說:“河源如掃帚,廣而散之”。
長江的源頭是新中國成立後才真正知道的。1956年8月,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人力前往長江源頭的曲麻萊等地,發現長江分為兩個源頭:南源是發源於唐古拉北麓的木魯烏蘇河,北源是發源於可可西裏南麓的楚瑪爾河。雖然比過去前進了壹大步,但還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發源地。1977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等單位組織的江源調查隊再次來到長江源區,發現長江真正的源頭在青海唐古拉北麓的格拉丹冬冰峰下,真正的源頭是脫脫河。這是歷史上第壹次找出長江的真正發源地。
在格拉丹冬雪山群西南部的江根迪如雪山(海拔6548米)的南、北兩側,有兩條現代河谷冰川,呈鉗形環繞。南側冰川長12.8km,冰舌長8.5km,寬1.7km,北側冰川長10.3km,冰舌長6km,寬1.4km。南方最大的冰川是長江的源頭。
江根蒂如南側冰川起點位於東經91.07分,北緯33.28分,海拔6543米。它屬於格爾木市管轄的唐古拉山區,在世界主要河流中起點最高。雪線海拔約5820m,冰川舌末端海拔5400m。由於冰川舌的兩側和兩端靠近裸露的礫石區,吸收更多的熱量,劇烈融化,涓涓細流在礫石間溢出,形成浩蕩長江的初始水源。
姜根地像南北兩側的冰川融水壹樣,沿著兩條鋪滿碎石的寬闊山谷向西北方向流去,流了三四公裏,分別突破前面的土丘山脊,然後匯合,轉向北方。這時,河面逐漸變寬,繼續流了幾千米。在巴東山腳下,與來自嘎恰迪如崗雪山群東南部的冰川融水匯合。東西支交匯後,稱為那欽曲。
嘎恰迪如崗雪山群位於格拉丹冬雪山群西部,南北長約23km,東西寬10 ~ 12km,主峰海拔6573m,周圍有13座雪峰和20多座現代冰川,面積約190km,其中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