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唐杜牧
壹把殘破的鐵戟沈入沙底,不翼而飛,磨洗之後才發現這是赤壁之戰的殘跡。
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勝利,二喬被關在銅雀臺。
翻譯
壹把斷戟(古代兵器)沈在水底的沙子裏,沒有被侵蝕。磨洗後發現是赤壁之戰遺留物。
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恐怕曹操會贏,二喬會被關進銅雀臺。
做出贊賞的評論
文章開頭借了壹件古董,哀嘆前朝的人、事、物。“鐵不賣,洗之則認。”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破碎的戰戟沈在了沙子裏,沒有被侵蝕。磨好後,他認出這是前朝的遺物。在這裏,這兩個描述看似平淡實則參差不齊。斷戟埋在沙裏,指出這裏的歷史情況。
戰戟的碎沙沒有被侵蝕,暗示著時間流逝,事物改變的感覺。正是因為發現了這把埋藏在河底600多年的銹跡斑斑的“破戟”,詩人思緒萬千,只好把它磨出來辨認,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跡進壹步激起了作者的想象思維,為後面的表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擴大知識面
杜牧(803-852),京兆萬年(今陜西Xi)牧之人。唐代文學家、宰相杜佑的孫。
大和時期,他以秀才身份入朝考試,始為校書郎。歷任淮南省管書記、宣州團訓判官、殿中禦史助理、內祀、左空缺、史館編纂、校史秘書、黃、遲、穆、胡等外刺史。晚年居樊川別社,人稱杜樊川。他六年後去世,享年五十歲。
誠實,不拘小節,倨傲。自負而足智多謀,詩文皆名。這篇文章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阿房宮賦》,其詩明快雋永,絕句尤其被人稱道,被譽為天下小杜。就像李商隱壹樣,他們被統稱為“小杜麗”。他的代表作有《博秦淮》、《江南春色》、《赤壁》、《體悟江亭》等,家喻戶曉。
年輕時讀過《孫子兵法》,註釋了《孫子兵法》十三篇。他還撰寫了《罪惡衍》、《戰爭論》、《保衛》、《原十六衛》等當代軍事文學理論。會昌三年(843),趙益軍造反,上書丞相李德裕,商議用兵之法,被德裕采納。樊川文集作者。1978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詩歌劄記》、《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