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yān lì gé tāng
2 處方連翹5克,梔子5克,鼠粘子5克,黃芩5克,薄荷5克,防風5克,荊芥5克,玄明粉(沖服)6克,金銀花5克,玄參10克,大黃6克,桔梗5克,黃連5克。
3 功能主治泄熱解毒,利膈消腫。主胃腑熱盛。
4 清咽利膈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5 摘錄《喉科紫珍集》
6 《準繩·幼科》卷三 6.1 方名
清咽利膈湯
6.2 組成元參、升麻、桔梗(炒)、甘草(炒)、茯苓、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炒,杵)、防風、芍藥(炒)各等分。
6.3 主治心脾蘊熱,咽喉腮舌腫痛。
6.4 清咽利膈湯的用法用量每服12錢,水煎服。
7 《幼科金針》卷下 7.1 方名清咽利膈湯
7.2 組成前胡、防風、荊芥、連翹、大力子、山豆根、元參、山梔、桔梗、甘草。
7.3 主治小兒乳蛾。
7.4 清咽利膈湯的用法用量加燈心20根,水煎服。
8 《外科選要·補遺方》 8.1 方名清咽利膈湯
8.2 組成連翹1錢,黃芩1錢,甘草1錢,桔梗1錢,荊芥1錢,防風1錢,黨參1錢,大黃2錢,樸消2錢。
8.3 主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痹,喉癰,重舌,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
8.4 清咽利膈湯的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遠服。
9 《白喉全生集》 9.1 方名清咽利膈湯
9.2 組成芒消3錢,銀花3錢,牛蒡子3錢,大黃6錢(酒炒),黃連8分,枳實1錢5分,連翹1錢5分,梔子1錢5分,薄荷1錢5分,姜蠶(姜汁炒)2錢,厚樸1錢,生石膏3錢,人中黃2錢。
9.3 主治白喉。熱勢漸重,白見於關內,外色必幹焦或黃而凸,厚而多,牙關緊閉,滿喉紅腫,疼痛異常,痰涎壅甚,飲食難咽,語言不爽,舌苔深黃,甚或焦黑芒刺,口渴口臭,便閉便澀,目赤心煩,身輕惡熱。
9.4 清咽利膈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古籍中的清咽利膈湯 《醫碥》:[卷之四·雜癥]咽喉易到,針刺易施;深而不可見者,頗難治。俱宜服清咽利膈湯,吹冰硼散。(見口。)易見者,膿熟針之;難見...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門]咽喉論第二十壹清咽利膈湯清咽利膈湯翹芩甘桔荊防梔薄銀大黃牛子黃連等樸硝加上再玄參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
《保嬰撮要》:[卷十三]腮癰(附耳癥)歸脾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脾胃風熱,用清咽利膈湯。仍參口瘡治之。壹小兒腮腫,肉色不變,大便不...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門]咽喉論第二十壹壹男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用金鎖匙先吐稠痰,清咽利膈湯推蕩積熱,腫痛稍減,惟色紅甚,此火熱也。又以...
《立齋外科發揮》:[卷六]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