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紀昀軼事二則

紀昀軼事二則

清代文學家、官員紀昀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謚號“文達”。關於他的傳說軼事很多古籍都有記載,現代影視劇更是多有演繹,但古書記載很多與現代媒體塑造的形象和事跡不同。

壹則是關於他機智妙答乾隆的故事。說紀昀的身體肥胖,特別怕熱,每到夏天常常汗流浹背,常常把衣衫都濕透了。當他在南書房值班時,每次進去後都要馬上把衣服脫了赤膊納涼,呆很長時間才出來。高宗(乾隆)從太監那兒聽說了他這個習慣,有壹天打算借此戲弄他壹番。

正當紀昀與幾位同僚在書房裏赤膊談笑的時候,忽然乾隆從內宮來到南書房,大家都慌忙披上衣衫,唯獨紀昀因為近視,乾隆走到他面前時才發覺。但當時已經來不及穿衣服了,急忙低身躲在禦座後邊,喘著氣壹動也不敢動。

乾隆在那兒坐了兩個小時,不說離開,也不說話。紀昀忍耐不了酷熱,就探出頭來向外窺探,問同僚們:“老頭子走了嗎?”

乾隆聽了不覺悶笑,同僚們也忍不住發笑。乾隆說:“紀昀無禮,怎麽能講出這樣輕薄的話!為什麽叫我‘老頭子’?如果妳解釋的對便罷,解釋的不對就殺了妳。”

紀昀說:“臣沒穿衣服,怕驚了聖駕。”乾隆就吩咐太監幫他把官服穿好。穿好衣服紀昀匍匐在地參拜。乾隆再次用嚴厲的口氣問“老頭子”三個字怎麽解釋。

這時紀昀不慌不忙地脫下帽子,磕過頭,並解釋道:“皇上您萬壽無疆,叫做‘老’;頂天立地,叫做‘頭’;天與地是皇上的父母,因此叫做‘子’。”乾隆壹聽十分高興,於是紀昀就得到了饒恕。

還有壹則是關於紀昀食性之異的。說紀昀平生不吃糧食,只是偶爾吃壹些面食,米更是壹點兒也不吃。他吃飯時只要豬肉十盤,熬煮壹壺茶水就行了。他宴請賓客時的菜肴也很精致,但作為主人也只是舉舉筷子,並不吃菜。

英煦齋先生曾見到他的仆人端給他壹盤烤肉,大約有三斤,紀昀壹邊吃壹邊和別人說話,壹會兒就吃完了,這頓飯也就結束了。

《聽松廬詩話》寫到:“姜西溟不食豕,紀文達不食鴨”,紀昀自己曾說:雖然有好的廚師給自己烹飪,但仍然覺得鴨肉又腥又不幹凈而難以下咽。並且還作了壹首詩:靈均滋芳草,乃不及梅樹。海棠傾國姿,杜陵不壹賦。用梅花、海棠和鴨子比。雖然紀昀不吃鴨子,但卻是很多只鴨子的幸運。

還有壹則是關於他的大煙袋的。《芝音閣雜記》記載:紀昀嗜好抽煙,他的煙槍非常長,煙鍋又很大,能裝三四兩煙,每裝壹次,可供他從家裏到圓明園都抽不完。京城的人都叫他為“紀大鍋”。有壹天他丟了煙槍,卻說:“不要擔心,第二天到東小市找自然就找到了。”第二天果然很便宜就到東小市上買回來了。因為這東西別人得到了也沒有用,況且京城中再沒有第二枝這樣的,所以很容易找到。

這兩則故事壹則見於《清朝野史大觀》,壹則見於《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