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壹句是什麽下壹句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壹句是什麽下壹句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是壹句十分悲涼的話,自帶秋風掃落葉的無情,也有寒冬臘月裏的冰冷刺骨。為什麽會這樣說?原因有三。

其壹:寡婦失去丈夫很可憐,似乎人生自帶幾分悲苦之色。 因為在古代寡婦失去了丈夫,已經很不幸了,家裏少了頂梁柱,生活沒了來源,只能依靠娘家或者丈夫的兄弟過活。要是娘家足夠殷實,這還沒有什麽,多少還有口飯吃。要是娘家看女兒如潑出去的水,不能收留,這便是將自家女兒往火坑裏面推。

這個時候,寡婦要是有兒女,多少還有個盼頭;要是孤身壹人,多少唾沫子糊上來憑空汙人清白。再要遇上昧了良心的夫家親戚,搶奪家產就是倒了血黴。所謂人言可畏,大概就是如此吧。

其二:寡婦作為女性弱勢群體,大多是要被消遣的。 大家仔細想想,寡婦門前的是非是不是基本上都是桃色新聞?,大多都要與男性掛鉤,與名節掛鉤。更有甚者,汙了夫家聲名的女子基本上是過不了什麽好日子的。這就顯示出千年封建糟粕文化對女性的不公。我想起周迅在《紅高粱》裏面飾演的九兒,為了報復自己的寡婦嫂子就是從名節入手的。

其三:寡婦這個詞匯自帶歧視色彩 ,就和聾子、瘸子之類的沒什麽區別,時時刻刻提醒失去丈夫的女性,妳不再擁有壹個完整的家庭,妳也不是壹個完整的人了,妳的人生也不再多有可能。最多不過像《紅高粱》裏面的寡婦嫂子,多掙幾塊貞潔牌坊,這輩子為了維護貞潔牌坊失去了更多主觀能動性。

說到歧視色彩,大家再想想,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是不是很不壹樣?鰥夫死了老婆,家中只是少了煙火氣;而寡婦死了丈夫,家中多的是雞飛狗跳,是個人都能說上幾句。

所以,古代寡婦身旁的是非很難躲開。 退壹步說大多寡婦沒有人生自主權,缺少經濟獨立權。只能依附父母兄弟過活,因此主動過渡出自己的話語權,過上對家中掌權者言聽計從的生活。像李清照這樣可以選擇重頭再來的女子,太少了。

還好現代離異女性,可以選擇經濟獨立,選擇重新接納生活的能力。相較於古代寡婦,這是壹種莫大的幸運。

這句話是舊社會封建資產階級產物,現在已經過時了。

短短的壹句話,就壓得死去丈夫的婦女在人前擡不起頭了。她們大門不敢出,二門不敢進,不敢和外界男人接觸,在家享受淒涼和孤獨,這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就允許男人三妻六妾,不允許女人再找人家,這是封建主義思想殘余,是對婦女心靈和生理上的嚴重摧殘。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壹句是什麽下壹句,這裏還有個上半句,上半句說的是: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話意思是,家裏的男人妻子去世了,這個男人很少在家中做飯,在農村,壹般都是燒柴做飯,有很多的炊煙,當他的妻子去世以後,看見他家屋頂的煙筒炊煙就少了,因為他還要打內打外,時間有限,男人也不愛做飯,所以有時做壹頓吃壹天,能湊合就湊合,說明死去妻子的男人在家也很可憐。

要說有什麽典故?實際我看也沒什麽典故,就是過去的孔子思想的三重四德,好女不嫁二夫的影響。過去在農村,有很多的貞潔牌坊。就是家中的男人去世後,不再改嫁,在家中不但撫養自己的子女,還要伺候自己的公婆,受盡了艱辛和煎熬,好像這個婦女有多偉大, 但不知道給這個寡婦造成多大的心靈創傷。

但是過去的寡婦也有改嫁的,她們改嫁以後,不受到男人的重視,低人壹等,拿現在說是二手貨。

在舊時,寡婦是左鄰右舍的關註對象,不是在幫助她,而是對她家和她進行偷窺,看哪個男人進她家門了,對她的私生活特別關註,成了街頭巷尾議論的對象,這也是封建思想殘余在作怪。

不但如此,舊時的男人可以隨便休妻,如果看不上妻子的,找個借口,寫上修書,就把她送回娘家去,可見當時的婦女在舊社會地位有多麽的低下。

新中國解放後,廣大婦女徹底得到翻身解放,結婚自由,離婚自由,自由戀愛。

現在不是二婚,三婚四婚都可以了,有的還成了住家保姆,有的婦女以再婚為名,還要多少彩禮,沒過幾天,就走人了,欺騙男人。

寡婦的再婚,要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但女人也不要為了再婚,欺騙男人,這樣是不道德的。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可不是什麽典故,所以也就沒有啥出處,這其實就是壹句民間俗語而已。

當然了雖然說是壹句俗語,確實有上半句,兩句話連起來就是鰥夫屋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這裏的鰥夫指的是死了老婆的丈夫。

這兩句話算是,對鰥夫和寡婦的壹種形象比喻而已。

我給解釋壹下前半句。

我們知道在過去的社會中,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

就拿鄉村來說事,壹個家庭最大的經濟來源就是種地,而種地就是家裏男人最大的工作。

可這地壹點都不好種的,不說別的,就說這勞作時間,太陽還沒爬起來,男人就得頭頂著星星出門,等到了地裏的時候,太陽就出來了,這就開始忙乎地裏頭的事,等到天黑了,看不清楚了,這才回家。

您想哇,男人在外邊整個就忙乎壹天。那麽娶了媳婦,媳婦就在家裏打掃家務,該吃飯做上飯,中午送到地頭上,晚上在家裏做完飯等著男人回家吃飯。

可這家裏要是老婆沒了,壹個白天都不會看到這屋頂冒出炊煙,而男人在地裏,到了中午的時候對付壹口頭天晚上做的壹點飯食,將就將就就完事了,晚上回去才開火做飯。

所以鰥夫屋頂炊煙少,這其實就是在說壹個家庭沒有女人的情況下,過得比較雜亂。

其實擱到現在,很多人也是有體會的。妳比方說,老婆壹高興,往娘家住了好幾天。

這老公壹聽,那是開心壞了,工作壹完成,回到家裏啥也不想幹,吃飯的話,到飯館裏頭壹碗面條就能解決問題,再不濟也能叫個外賣啥的,開火不開火的就少了很多,畢竟現在人們喝口熱水都有熱水器。

至於家務?想多了吧,抓個鼠標,難道不香嗎?

而當老婆回來,看到家裏成了豬窩,只要臉皮夠厚,挺過壹陣子就沒啥事了。

所以男人壹個人在家裏,壹般都不會開火做飯,煩這個事。

好了我們接著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咋說呢?鰥夫屋頂炊煙少這句話很少用,經常聽到的是寡婦門前是非多。

為什麽呢?其實也就是壹種八卦的心態而已,再加上過去的婦女地位很低的,家裏沒了男人,這個家庭地位跟著就會降低,各種閑雜人等地痞無賴等等,就感覺往上靠,能占點啥便宜,於是這事就多了起來。

其實在過去,對寡婦的形容有很多,比方說寡婦不夜哭。

啥意思呢?說作為寡婦就要安心守節,不能在深夜裏頭躲在家裏哭泣,如果讓人聽到在家裏哭泣,就會有人認為想男人了,這就要受到人們的嘲笑。

您看看,人家哭也要說事,這其實從側面說明了,當時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不高,成了人們八卦的壹個事。

舉個例子,您體會壹下。

話說,在明朝時期,江南這個地方有壹個寡婦,在她二十五歲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

這家裏就剩下這寡婦和兩個孩子,那麽當時寡婦就發誓從此之後,再也不會跨出家門壹步。

這事壹直延續了壹些日子,可有壹天哪,鄰居家就著火了。

過去的火勢也大,畢竟都是木頭結構的房子,這壹燒起來,不好控制,最終火勢從鄰居家就蔓延到了寡婦家裏了。

寡婦家還是有家裏人的,哥哥嫂嫂的也都有。

所以當時家人,就讓寡婦趕緊的從房子裏頭出來,您猜這個寡婦怎麽選擇的?

她把家裏七歲的男娃交給了嫂嫂,自己抱著三歲的女娃留在了屋子裏頭。

然後硬生生地被這場大火給燒死了。

看了這個事,不管是誰心裏都有點悲涼,寡婦不僅把自己燒死了,還帶走了自己的女兒。

壹般人真沒這麽狠心的,只能說這寡婦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單獨留在這個世界上了,怕她承受更多的痛苦。可見女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的低下,所以她選擇了將男娃留給了嫂嫂。

說到這裏問題就來了,那麽這些寡婦為什麽不改嫁呢?

很多時候,對於女人再嫁這事,有很多束縛,說幾句在當時比較流行的話您就明白了。

您比如說,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啥意思呢?意思是說男人再婚是可以的,而女人再嫁是不允許的。

這還有,好馬不吃回頭草,好女不嫁二夫男;烈女不嫁二男等等的說法。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寡婦再嫁的,但寡婦再嫁的這套儀式跟正常的結婚流程就不壹樣了。

正兒八經結婚的都是走正門,寡婦再嫁,這就得走偏門,後門,或者直接在後墻鑿壹洞,從洞口鉆出。

這也就算了,有些地方還有規矩,壹般結婚是白天,寡婦再婚就得是晚上舉行,而且還不能使用喜慶的鼓樂來伴奏。

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很多的。

所以寡婦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很低的,很多條條框框地束縛著她們。

咋說呢?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無非就是貪圖寡婦家裏的財產,以及貪圖寡婦的美貌。

接下來,就說道說道這方面的事,您自己看看。

宋朝怪事,寡婦門前的兩個宰相。

這事說起來還有點復雜,簡單地說,因為寡婦再嫁的這件事,兩位宰相被雙雙降職。

這寡婦是誰呢?她是當時左領將軍薛惟吉的遺孀,叫柴氏。

在開頭這裏,必須說壹下薛惟吉的家庭,這算是壹個伏筆。

薛惟吉的老爹叫薛居正,這薛居正也厲害,他是宋太祖時期的宰相。

話說能在宋太祖跟前當宰相,能力不壹般啊。

但這薛居正卻娶到了壹個悍妻,這其實也沒啥,不就是妻管嚴嗎?可這妻子也沒有給薛居正生個壹男半女,不能生養,這也就算了,她也不讓薛居正娶個妾室啥的。

最後薛居正老了就收養了壹個養子,這就是薛惟吉。

好了,這就是薛惟吉的壹個家庭背景。

我們再來說壹下這個薛惟吉。

這麽說吧,薛居正因為沒有孩子,所以對這個薛惟吉很是疼愛,最終都變成了溺愛。

這壹溺愛就出了問題,薛惟吉這人就成了問題男孩,見天地出去喝酒享樂,就不成個體統。

後來薛居正死了,當時宋太宗就過去吊唁。宋太宗啥人?周圍的人都相當了解,所以對薛惟吉說:

不肖子安在,頗改行否?恐不能負荷先業,奈何!?

這是壹個警告,給薛惟吉敲敲邊鼓,別天天的胡鬧,最後這個薛惟吉接受了這份警告,改過自新了。

薛惟吉這人,不喜歡文,喜歡武,最終做到了左領大將軍的位置上,但他在四十二歲的時候就死了。

那麽薛惟吉和他老爸薛居正是壹樣的,管不了家,按照史書上的說法是: 禦家無法

所以薛惟吉壹死,這家裏就亂了套了。

這就開始說正題了。

這個柴氏是薛惟吉娶的後妻,而這個妻子和薛惟吉的兩個兒子向來就不和睦。

所以柴氏在薛惟吉死後,在家裏也是待不下去的,所以她就想改嫁。

最終柴氏就選擇了當時的宰相張齊賢作為改嫁的對象,雙方還約定了婚約,這事敲定之後,張齊賢還打算派車來接她。

這種事就暗不了,所以最終薛惟吉的兩個兒子就知道這事了。

柴氏作為薛家的人,手裏可是有著壹份不算薄的財物,她這壹走,壹準帶走,所以薛惟吉的兩個兒子就不幹了,攔不住,這就寫了壹紙訴狀,就把這柴氏給告了。

理由就是這後媽,要改嫁,還要拿走爺爺和老爹兩代人積攢的財物。

那麽開封府是不能不接這個狀子,但他接了狀子之後,也處理不了,畢竟這事牽扯到了當朝宰相張齊賢,所以這事就層層上報,最終案子就落到了當時的皇帝宋真宗的案頭。

宋真宗看了卷宗之後,他也不想把這事弄的太大,能處理盡快處理就完了。

結果宋真宗讓人下去詢問了壹下柴氏,那麽詢問的結果就有點不壹樣了。

柴氏的說法和薛惟吉兩個兒子的說法可壹點都不壹樣,這弄的就沒法把這案子繼續下去了,於是案子重新擺在了宋真宗的案頭。

宋真宗沒轍了,只能走程序了,把案子發到禦史臺來進行審理。

按理說,事情走到這壹步,按照程序走就行了,結果這柴氏氣不過,就跑到開封府府衙,擊鼓告狀,告什麽呢?告另壹個宰相向敏中,用壹個很低的價格,購買薛府的舊宅。

這也就算了,這位向敏中宰相還想向柴氏求婚。

這兩件事柴氏就沒有答應,結果就是惹怒了向敏中,向敏中就指使薛惟吉的兩個兒子來誣告柴氏。

好吧,原本是壹樁兒子告後母的案子,轉臉就有了前序,案中有案啊!

這個前序就把宋真宗給惹怒了,為嘛呢?

宋真宗知道薛惟吉的兩個兒子,是吃啥啥不夠,幹啥啥不行的家夥,所以宋真宗就給薛惟吉的兩個兒子,下過命令,不允許他們把家裏的產業給賣掉。

皇帝的命令他們都不聽,這還了得?

於是宋真宗就把宰相向敏中給叫了過去。

卷宗往向敏中面前壹擱,這都不用言語,向敏中知道宋真宗是啥意思,所以也就壹五壹十的把這事的前前後後都交代了。

向敏中是這麽交代的,他確實想要花費五百萬錢購買薛氏的老宅,而且他也確實死了妻子,但再婚這事壓根就沒有想過,所以向柴氏提出求婚的事,那更是無稽之談。

好吧,事情到這裏,算是明了了,向敏中確實是違詔了。

但這種事,宋真宗不想把他弄大了,能把這事平息了就成。

大多數人都是這麽想的,但柴氏可不幹啊,妳們都息事寧人了,她呢?

所以柴氏隨後又提起了訴訟。

那麽有人要告,這案子就得有部門接著。

行吧!那麽禦史臺又開始審理這個案子。

結果這麽壹審問又牽扯出了事來了。

誰還沒有壹個政敵啊?向敏中也是有政敵的,所以就想借著這個事情,扳倒向敏中。

那麽這個政敵是誰呢?他叫王嗣宗官職鹽鐵使。

王嗣宗就說了,向敏中購買薛氏宅子的事是真的,向敏中死了妻子也是真的,但向敏中不打算另娶是假的。

其實向敏中已經打算要娶老婆了,迎娶的對象是已經死了的駙馬都尉王承衍的妹妹,而且這事就是最近發生的。

按照當時的說法叫: 密約已定而未納采 !?

這彎繞的可夠大的,周圍的人,這瓜吃的,情緒是壹浪高過壹浪,那叫個跌宕起伏。

但這事到這裏,宋真宗就不幹了。這是幹什麽呢?蒙騙皇帝嗎?

前腳違詔就不說了,後腳還在騙皇帝,這就過分了。

再有就是向敏中兩次都能這麽幹,而且對象指的就是皇帝,那也就是說,向敏中沒有向柴氏求婚的說法,他壹準也是不成立的。

那麽向敏中這裏問題就到了這裏,而張齊賢的問題也被深挖了出來。

柴氏這個狀紙,是張齊賢的兒子給柴氏寫的。

這壹句話,您也就明白了,柴氏壹開始狀告的事,何嘗不是張齊賢在後邊出謀劃策的。

柴氏這裏已經問了很多了,那麽就得找壹找柴氏身邊的人問壹問深挖壹下,結果抓來仆人這麽壹問,還有收獲,說這柴氏隱藏了大概有兩萬貫的寶貝。

於是這個案子牽扯的所有人都沒有壹個好的。

向敏中這個宰相是做不成了,被降級成為了戶部侍郎,到永興路這壹片地區出任。

至於張齊賢,就被降成了太常卿,去管理西京這個地方。

兩個宰相全部降級使用,至於薛惟吉的兒子,因為違詔出賣房產,被拉出去用鞭子抽了壹頓,而賣掉的房子,要他們趕緊的贖買回來。

所有的後續事情,宋真宗讓禦史臺和開封府府衙予以監督執行。

當然,最後還有柴氏,在這種情況之下,她是沒有辦法再嫁給張齊賢了,而且她還被懲罰了,罰款八斤的銅,而贖買房產的錢就是從柴氏藏起來的寶貝中劃出的錢款中支付的。

所以從這件事中,您就能知道寡婦門前是非多是什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