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yǐn
動詞義:
1、會意字。從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
引,開弓也。——《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說林訓》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
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於。——《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淮南子·人間訓》
柄鐵折疊環復……引之長丈許。——明·魏禧《大鐵椎傳》
2、拉;牽挽。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世說新語·方正》
3、延長;延續。
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
4、伸著。
引首顧曰。——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新唐書·卓行傳·甄濟》
5、牽連;攀供。
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
6、引導 [guide]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7、帶領 [lead]
復夜引兵。——《資治通鑒·唐紀》
8、引決;自盡。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選·潘嶽·寡婦賦》
9、援引,引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10、薦舉。
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11、招致。
必親引問。——《資治通鑒·唐紀》
12、執持。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指喝酒。
13、退避。
自引而起。——《戰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資治通鑒》
14、選用。如引賢:選用賢才。
15、吸引。
引入黃婆洞。——《廣東軍務記》
16、辭職。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17、舉起;豎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戰國策·燕策》
18、承認。
權引咎責躬。——《三國誌·吳誌》
19、延請。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20、取過來;拿出。
引佩刀。——《漢書·李廣蘇建傳》
引壺觴以自酌。——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名詞義:
1、引車前行的皮帶。
縣縣常以結引馳外為務。——《荀子·王霸》。註:“引,讀為靷。靷,引軸之物。”
屬引。——《儀禮·既夕禮》。註:“引,所以引柩車,在軸遁曰紼。”
執引者三百人。——《周禮·大司徒》
2、卷首語;序言。
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閣序》
又如小引。
3、樂曲體裁之壹,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馬融《長笛賦》
又如引辭:宋元戲曲演唱時第壹支曲子的泛稱,用以引起劇情。
4、指商人運銷貨物的憑證。
令客人赴官請引,自於茶園買茶……——《宣和遺事》
5、通行執照。
央李員外衙門上下打點使用了錢,見了大嚴,給引還鄉。——《警世通言》
形容詞義:
1、長久。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水經註》
量詞義:
1、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壹引。今為市引的簡稱。1公裏=30引。
2. "引“的所有古文翻譯引 yǐn 動 (會意。
從弓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 同本義〖drawabow〗 引,開弓也。
——《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
——《淮南子·說林訓》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 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於。
——《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淮南子·人間訓》 柄鐵折疊環復…引之長丈許。
——明·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 拉,牽挽〖draw〗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
——《呂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車避匿。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
——《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 延長;延續〖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 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 伸著〖stretch〗 引首顧曰。
——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新唐書·卓行傳·甄濟》 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擡起頭。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 牽連;攀供〖involvein〗 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 引導〖guide〗 引之表儀。
——《左傳·文公六年》 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 帶領〖lead〗 復夜引兵。
——《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 引決、自盡〖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選·潘嶽·寡婦賦》 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 援引〖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薦舉〖remend〗 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 招致〖incur〗 必親引問。——《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 執持〖hold〗。
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指喝酒) 退避〖retreat〗 自引而起。
——《戰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資治通鑒》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卻,逃走) 選用〖elect〗。
如:引賢(選用賢才) 吸引〖attract〗 引入黃婆洞。——《廣東軍務記》 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 辭職〖resign〗。
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舉起;豎起〖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戰國策·燕策》 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 承認〖recognize〗 權引咎責躬。——《三國誌·吳誌》 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 延請〖send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記·魏公子列傳》 取過來,拿出〖take;get;getsth.out〗 引佩刀。——《漢書·李廣蘇建傳》 引壺觴。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引 yǐn 名 引車前行的皮帶〖leatherstrapforpullingcart〗 縣縣常以結引馳外為務。——《荀子·王霸》。
註:“引,讀為靷。靷,引軸之物。”
屬引。——《儀禮·既夕禮》。
註:“引,所以引柩車,在軸遁曰紼。” 執引者三百人。
——《周禮·大司徒》 卷首語;序言〖forward〗。如:小引 樂曲體裁之壹,有序奏之意〖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
——馬融《長笛賦》 又如:引辭(宋元戲曲演唱時第壹支曲子的泛稱,用以引起劇情) 指商人運銷貨物的憑證〖license〗 令客人赴官請引,自於茶園買茶…——《宣和遺事》 又如:引行公店(鹽商聯合經營的機構);鹽引;茶引 通行執照〖pass〗 央李員外衙門上下打點使用了錢,見了大嚴,給引還鄉。——《警世通言》 引 yǐn 形 長久〖long〗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
——《水經註》 引 yǐn 量 長度單位〖formerly,ameasureofdistance〗。古代以十丈為壹引。
今為市引的簡稱。1公裏=30引。
3. 引避道左,以待趙人之過.過,過:過去 ,路過,經過 這樣都看不懂啊 原文 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權貴,禍且不測,敢望報乎?然墨之道,兼愛為本,吾終當有以活汝.脫(即使)有禍,固所不辭也.”乃出圖書,空囊橐(讀音tuó,袋子)徐徐焉實狼其中.前虞(擔心)跋(踩、踏)胡(這裏指下巴),後恐疐(讀音zhì,壓)尾,三納之而未克(成功).徘徊容與(本意是閑暇自在,此處指慢條斯理),追者益近.狼請曰:“事急矣!先生果將揖(作揖、行禮)遜(謙遜、禮讓)救焚(火災)溺(溺水)而鳴鸞(車的鸞鈴)避寇盜耶?惟先生速圖!”乃跼蹐(讀音jú、jí,曲縮)四足,引繩而束縛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縮蠖(讀音huó,蛾蛹)屈,蛇盤龜息,以聽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納狼於囊,遂括(拴緊)囊口,肩舉驢上,引避道左,以待趙人之過. 翻譯 先生說:“私藏妳冒犯世襲公卿、忤逆權貴,禍將不測,那敢指望什麽報答啊?然而墨家的宗旨,博愛為本,我壹定要救妳活命的.即使有禍,本來也不打算回避的.”便(從袋子裏)拿出圖書,空出袋子慢慢地將狼裝入其中.前面怕踩著了它的下巴,後面怕壓著了它的尾巴,再三裝它都沒成功.慢條斯理,追趕的人更加近了.狼請求道:“事急啊!先生當真要(這麽)斯文有禮地救火救溺水之人、搖響車鈴躲避盜賊的嗎?還是請先生趕緊動手啊!”便蜷縮起四肢,拿繩子(給先生)綁起袋子,低下頭彎到尾巴,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壹樣蜷縮像蛾蛹壹樣曲身,蛇壹樣盤曲龜壹樣屏息,聽憑先生(處置).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裝狼在袋子中,便栓緊袋口,扛上驢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趙簡子的人過去.。
4. 118.119.求文言文翻譯句子翻譯如下:118.A.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望見蔡桓公轉身就跑”的意思。B.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木蘭詩》 雄雌兩兔壹起並排著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C.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石壕吏》 老翁翻墻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
D.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曾經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
E.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 《阿房宮賦》它從驪山北面建起,然後折向西,直通向鹹陽。
119.A.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孔雀東南飛》 東西南北栽植著松柏,左右前後種上了梧桐。
B.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遊褒禪山記》可是看它的左右,到這裏來並留下標記的人已經少了。
C. 鳥起馬驚,疲逸道左。 《柳毅傳》 忽然有壹群鳥直飛起來,他的馬受了驚嚇,向道邊飛奔,D.引避道左,以待趙人之過。
《中山狼傳》 退避到路旁,等候趙簡子的人過去。E.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揚州慢》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 F.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征召窮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G.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琵琶行》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 H. 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帶著車馬,空著車上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夷門的侯生。
5. 文言文翻譯原文: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譯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沒有縣令,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解狐可以。 晉平公說: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 他回答說:您是問我誰能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說:好。就用他做縣令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過了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太尉,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午可以。晉平公說:午不是妳的兒子嗎?他回答說:您是問誰可以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兒子,晉文公說好。
又任用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孔子聽說後,感嘆道:“唉,祁黃羊做的是對的,他薦舉別人,大公無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發於畎畝①之中,傅說②舉於版築③之間,膠鬲(4)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⑤,孫叔敖舉於海(6),百裏奚舉於市(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9)於慮,而後作;征(10)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入則無法家拂士(1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墻的工作中被 選 *** ,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裏奚從市場上被選拔。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壹定要先使他的意誌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誌,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郁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
壹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狼 [原文]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
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
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
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②。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③,二兒可得全不。”
兒徐④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⑤?”尋亦收至⑥。 註釋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這裏敘述孔融被曹操逮捕壹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內外。
惶怖:指驚恐 ②琢釘戲:壹種小孩玩的遊戲。了:完全。
遽(jù)容:恐懼的臉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緩慢的 ⑤大人:對父親的敬稱。
完:完整,按:這句話比喻主體傾覆,依附的東西不能幸免,必受株連。 ⑥尋亦收至:不久(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役也到了。
尋:不久。收:差役。
譯文 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