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木棉花

什麽是木棉花

拼音:MUMIANHUA

英文:Commen Bomhax Flower

花語:英雄之花

科屬:木棉科 落葉大喬木

別名:斑芝樹、英雄樹、攀枝花

原產地:印度、印尼、菲律賓,又名攀枝花,落葉大喬木,高10-20公尺。樹幹基部密生瘤刺,枝輪生,葉互生。每年2-3月份先開花,後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花後結橢圓形碩果,內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en:Bombax ceiba vi:G?o (c?y)

木棉花的花語:珍惜身邊的人,珍惜身邊的幸福.

編輯本段形態特征

樹幹直立有明顯瘤刺;側枝輪生作水平方向開展;掌狀復葉,葉柄很長;花朵大型,橙黃或橙紅色;果實為蒴果,成熟後會自動裂開,裏頭充滿了棉絮,棉毛可做枕頭、棉被等填充材料。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時,壹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展現不同的風情。花桔紅色,3~4月開花,先開花後長葉,樹形具陽剛之美。

編輯本段文獻記載

木棉最早見載於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西漢時,南越王趙佗向漢帝進貢烽火樹,“高壹丈二尺,壹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據說此烽火樹即木棉樹。廣州人對木棉有著特殊的情感,這是因木棉壹直造福嶺南。

粵人以木棉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墊,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鄭熊《番禺雜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木棉花還可以做藥,每逢春末采集,曬幹,經揀除雜質和清理潔凈後,用水煎服,可清熱去濕。

木棉花較大,色橙紅,極為美麗,可供欣賞。古代廣州木棉樹種植甚廣,其中以南海神廟前的十余株最為古老。每年舊歷二月,木棉花盛開,每天來觀者達數千人,場面熱鬧,清屈大均以《南海神廟古木棉花歌》頌之。現在南海神廟仍有兩棵古木棉,久經風霜,挺拔依然。

木棉樹屬於速生、強陽性樹種,樹冠總是高出附近周圍的樹群,以爭取陽光雨露,木棉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及鮮艷似火的大紅花,被人譽之為英雄樹、英雄花。最早稱木棉為“英雄”的是清人陳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1959年,廣州市長朱光撰《望江南·廣州好》50首,其中有“廣州好,人道木棉雄。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三月正春風”之句。

木棉花為廣州市和高雄市市花。

木棉花亦為攀枝花市的市花,攀枝花市也是我國唯壹以花名作為城市名的城市。

相關詩句:

“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

編輯本段藥用價值

來源 本品為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DC,)Merr,的幹燥花朵。

原植 物木棉為落葉大喬木,高可達25米;莖和大枝有短而粗的圓錐形硬刺,樹皮灰白色。葉互生,掌狀復葉具5~7片小葉;小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O~20厘米,寬5~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或稍狹,邊全緣。花早春先葉開放,紅色,直徑約10厘米或更大,簇生於枝的近頂處;萼杯狀,長3~4.5厘米,頂端5淺裂,裂片闊而鈍;花瓣5片,肉質,長圓形,長8~1O厘米,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排成多輪,花絲基部合生。果大,木質,長10~15厘米,果瓣內面有豐富的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

喜生於氣候幹熱的山地。分布海南、臺灣、廣西、雲南和四川南部;廣東及福建中部以南廣為栽培。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至熱帶澳洲均有。

采收加工 春季采摘或拾取盛開花朵。曬幹。

藥材性狀 花朵全長5~8厘米,幹時皺縮,呈不規則的塊狀,多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杯狀,長2.5~4厘米,直徑2~3厘米,頂端3~5裂,厚革質,甚脆,外表棕黑色,有縱皺紋,內面被灰黃色短絨毛。花瓣5片,皺縮或破碎,面棕黃色或深棕色,被星狀毛,內面紅棕色,星狀毛較少;雄蕊多數,排成多列,基部合生,花藥腎形,卷曲。氣微,味淡微甘。以朵大完整,色棕黃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淡、澀,平。清熱,利濕,解毒。用於泄瀉,痢疾,血崩,瘡毒。常用量5~10克。

附註 木棉的樹皮廣東作海桐皮入藥,稱廣東海桐皮。味苦,性平,功能宣散風濕。

功用: 清熱,利濕,解毒。用於泄瀉,痢疾,血崩,瘡毒。

性味: 淡、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