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的文化遺產。為什麽莫高窟還有壹個藏經洞?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的文化遺產。為什麽莫高窟還有壹個藏經洞?

藏經洞是莫高窟第17窟的俗稱。該石窟始建於唐玄宗五年(851),是當時河西佛教高僧的影窟。約11世紀,西夏統治敦煌時,在元朝統治者占領敦煌之前,莫高窟的僧人考慮到戰爭的災難,將寺內世代保存的經書、文獻、檔案、佛畫等全部封存在此洞內,然後修建外墻,繪制壁畫,掩人耳目。

後來因為僧人也逃離戰亂,洞穴頹廢,又被風沙阻隔,所以幽閉了近8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莫高窟道士王元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層洞內之沙”,密室開始出現於世,史稱“藏經洞”。敦煌遺書中最大的文獻出土於藏經洞,尤其是歷史文化名城錦上添花。

也成為研究東漢、晉代、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北宋、西夏、元朝等各個朝代文明的重要資料。敦煌學者姜亮夫教授認為,“敦煌寫本展現了整個中國文化”。

第壹個發現敦煌遺書重要價值的人是中國墓誌銘學家葉。在石喻,他不僅記錄了莫高窟的碑文,還對敦煌遺書作了頗有創見的闡釋。洞內發現了數萬部古代佛經、道經和世俗文獻,是研究中國兩千年來學術文化發展的珍貴文獻。歷史積累的文章最終會成為後人的財富,這真是中國和世界學術界的壹大幸事。?

在敦煌石窟的秘窟中,有最多的佛教典籍,還有天文、歷法、歷史、地理、地方誌、典籍、醫書、民俗、書籍、詩詞歌賦、方言、遊記、雜文、學習書籍,成為許多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據和補充參考,其中的主要部分是傳統文獻所沒有的信息。因此,它被認為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壹。

敦煌遺書多為漢文,也有藏文、回鶻文、西夏文。蒙古語、粟特語、突厥語、於闐語、梵語、土霍洛語、希伯來語等古代民族語言成為研究這些古代民族語言、民族歷史、宗教和文化的寶貴資料。它還具有民族學價值和國際意義。

敦煌遺書以卷軸為主,有梵、折、蝶、冊、單頁等多種形式,還有壹些拓本、印本、繡本,是書籍發展史、書籍裝幀、印刷史上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還有更多的材料,就像埋在沙礫裏的珍珠,需要有見識的人去發現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