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略》是壹部怎樣的戰書?學者們經過多次考證,認為它既不是黃石公所作,也不是當時的張亮所作,而是後人根據《孫子兵法》推演出來的壹部兵書。那麽扣的是誰呢?據考證,三觀在文獻中並無記載,最早見於《經籍誌》中,史稱《三觀三卷》,其註曰:“神人所撰,成註所撰。梁文有《黃石公集》三卷,《黃石公筆記》三卷。”但在《隋書經籍誌》之前,壹些古籍中就出現了“三略”的稱謂。據《武蓋陳藏傳》,“黃石公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則德,強則賊,弱則日月介,強則怨。.....所以說做粗放型的人緊缺,做粗放型的人強。得之者安,貪之者殘。傾家蕩產的政府,雖然會被打敗。”這段長長的語錄見於本版《上三觀》中的《軍事預言》壹書,書中說“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亦德,剛亦賊,弱以仁助,強以怨攻”和《下三觀》中說“事廣者,供不應求,德廣者,強可各有所長。傾家蕩產的政府,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它的折磨,制定著壹個制度,雖然會被打敗。”除了幾個字之外,它們基本上是壹樣的。三國時人李在《天命論》中說:“受黃石之符,誦‘三觀’。說“三策”的人開始看到了這壹點。”北齊魏壽所撰《魏書》中有劉孫註《黃石公略》壹說。
關於《三略》成書的時間,學術界眾說紛紜,但《三略》成書於西漢末年的理論依據更為充分。上面引用的《後漢書·吳蓋臣·臧列傳》的內容就是壹個例子。由此可以推斷,《三略》很可能是秦漢時期壹位熟悉張亮事跡的隱士所作。
《三策》壹書約3800字,分為三冊,即三策,所以人們稱之為“三策”。與《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劉濤》等兵書相比,雖然同屬兵書,但也有壹些區別。首先,《孫子兵法》等軍事書籍側重於軍事戰略的論述,主要從克敵制勝的角度,論述作戰手段,而《三略》側重於政治戰略的論述,主要從治國強國的角度,論述制勝的政治戰略。即如《中略》所言:“商略有文采賞,不可奸詐,重成敗。”鐘略“德窮,是權變。”下策“陳道德,察安全,責賊聖賢。”其次,《孫子兵法》等軍事書籍由作者本人論述,直接表達了對戰爭和軍事的思想認識和結論性觀點,具有創作價值。《三略》多采用古代軍事諺語和軍事書籍中的句子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觀點,特別是在引用的“軍事預言”和“軍事形勢”中。但《三略》中的理論觀點有許多精微之處,故仍為後世兵家所重視,在宋代被列為五經七書之壹,作為軍事學者的必讀書目之壹。
《三略》第壹頁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