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大刀的刀背上為何有壹串鐵環?是為了美觀嗎?

古代大刀的刀背上為何有壹串鐵環?是為了美觀嗎?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大刀作為我國古代戰場上主要的近戰兵器,在 歷史 的舞臺上是步兵的標準配置之壹。經過朝代的更替,刀的形態和樣式也壹直在進化和改善。刀和劍不壹樣,主要攻擊手段是“劈”、“砍”,比起劍的“挑”、“刺”,刀更容易上手,也更大眾化。如問題所問,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壹種背上排著壹排整齊的鐵環的大刀,那麽這種設計理念究竟是為了什麽呢?

最為普遍的說法是,刀背的鐵環可以增加劈砍的效果,以及重心的掌握。當人豎持大刀的時候,鐵環下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便於持刀。當人甩劈大刀的時候,鐵環因為慣性也會向前甩出,這樣就增加了劈砍的殺傷力,當然這也基於大刀使用者的力量強弱。大環刀也有很多種類,大致分為三環、七環、九環三種,根據使用者掌握程度和腕力的大小,不同的環刀適合不同的人。

還有壹種說法是便於收刀,刀的重量壹般來說比劍要沈,柄大刃厚。所以在砍中人身體後,很有可能嵌入太深而導致刀拔不出來,尤其是在和人血拼的時候,這是非常致命的。所以這些鐵環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刀身上建立壹個施力點,當刀身拔不出來的時候,用手扯環遠比只拽刀柄效率高。

但是如果我們較較真去查壹下大環刀的 歷史 的話,我們會發現,古籍文獻中對於環刀的描述非常少。官方軍隊編制中根本就沒有這種刀,所以我們看到的大環刀基本都是民間私造的武器。從僅存的實物資料來看,環刀這種樣式的刀只能追溯到清朝,在往更前壹點的朝代去找就沒有記載了。反而近現代的武俠小說、評書說戲等文學藝術作品中經常看到環刀的身影。

所以我個人感覺,環刀這種民間產物其作用價值應該更貼近群眾,而不是戰場殺敵。我們都知道當使用者在耍大環刀的時候,會發出非常清脆響亮的鐵環撞擊刀背的聲音。那麽這種樣式的刀是不是壹些江湖賣藝的團隊用來吸引街上觀眾的壹種特殊方式呢?

就像雜耍團白表演前敲鑼打鼓壹樣,用刀環舞動的響聲取代了“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的人工拉客的方式?

除此外我們上文提到這種環刀分成好幾種,有七環有九環等等。那麽這種大刀,很有可能是壹種練習刀,刀加上鐵環肯定比普通的刀要沈壹些,大膽推測這種刀是不是有可能是武館師傅用來教給徒弟刀法的工具呢?

這就比較貼合第壹個說法了,根據不同人的腕力和掌握的程度,用不同的環刀來練習。這也能恰好解釋為什麽在武俠小說等文學作品中才能看到這類型的刀了,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取材於生活。我們平常小老百姓接觸的多的不是官方軍用刀,而是這種環刀,所以加以渲染和加工,各種武林俠客拿著環刀開始闖蕩江湖了。

不過盡管大環刀經常在小說中出現,但是它在小說中的地位卻不是很高。大多數小說還是以劍為尊,使用刀的人往往都被刻畫成空有壹身蠻力的莽夫,成了大俠們的刷經驗、曬戰績的NPC了。

不過也有壹種說法,講的是耍大環刀的人,往往性格光明磊落,因為無法下黑手,壹提刀就嘩嘩作響。而且環越多,證明這個人的江湖地位越高,如果妳使用的大刀是九環,甚至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了以上也都是我的個人推測,至於這個刀背上的環到底是幹啥使的,還得問問當初制作這把刀的人是怎麽想的。或許也是我們自己把事情復雜化了,沒準當初人設計出來就是為了美觀也說不定。

最後用《白眉大俠》的片首曲結束:

大家覺得大刀上上環到底為了什麽呢?

古代的大刀,普遍是沒有鐵環的。有鐵環的叫大環刀,又稱“君子刀”。這種刀實際上是用於訓練的,而不是用於實戰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刀背上,每多壹個鐵環,刀的重心就更難控制壹些,無論是擡刀還是下劈,由於鐵環是不固定的,它會隨著刀刃運動的方向,發生配重加力,這就對用刀之人的臂力和腕力就提出來壹個更高的要求。

所以往往是練刀法的人,隨著對刀的掌控能力的漸進,不斷地加環。給刀背加環,就和練輕功的腿上綁沙袋,基本上是同壹性質。

根據史料記載,頂級的大環刀是九環的。能夠掌控九環的大環刀之人,無論臂力還是腕力都是相當驚人的。所以這類人壹旦玩起普通的刀,那簡直就是不要太溜。

所以在很多武俠小說中,用九環刀的人,都是排在武俠榜前幾位的。譬如《白眉大俠》用金絲大環刀的徐良;《明英烈》裏於金彪用的九耳八環刀;《三國演義》裏張遼用的是九孔大環刀,等等。

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徐良最牛逼,因為他的金絲大環刀刀柄最短,單手執刀重心最難控制。所以網友們才可以戲謔說他能把金絲大環刀架在燕雙鷹的脖子上。

大環刀之所以在武俠小說裏出現得多,而幾乎不能成為實戰武器,是兩者要求不壹樣。

因為刀的重心不好控制;而且有聲響不便偷襲;不便收刀,等等因素,導致大環刀用於實戰,劣勢太多。

但是出現在武俠小說裏就不壹樣了。因為能用這種大環刀,本質上就代表了這個人的實力。環數越多,這人功夫就越厲害。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大環刀提起來就有聲響,自然無法偷襲別人,更說明了用刀之人的光明磊落。

所以行俠江湖的時候,看到用九環刀的大俠,最好躲他遠遠的,因為即便他不用刀,光憑腕力都可能把妳撕吧了。

文/炒米視角

我們常在電影武俠片中看到勇士們使用的大刀的刀背上有壹串鐵環,很多人理解,不知道這些鐵環有什麽用處,今天我就給陽朋友們談壹下我的理解。

壹、是為省壹點力

大家知道,古人造大刀毫不含糊,用的都是真材實料。鑄壹把大刀都是有十幾斤,妳想想,十幾斤,手掂著就很費勁,那麽上戰場,舞動起來十幾斤的大刀,就相當不容易了。所以,習武之人都要經過長期刻苦的鍛煉,把臂力練好,才能揮動這威風凜凜的大刀。

但不管如何,時間壹長,人們還是難以支撐,這時,古人就想起辦法,在大刀背上加上鐵環,這樣在舞動大刀的時,空氣就可以從鐵環中流動,人們在舞動大刀時,就可以借鐵環產生的慣性而省壹點力氣,當然,要想很隨意地揮動大刀,或運用自如,平時壹定要加強力量訓練,這樣,到用的時候才會不費力氣。

二、搏殺中增強助長氣勢

戰場上殺敵,使用大刀時,除了有壹定的招式外,面對敵人時和對手時,有時還是要靠氣勢取勝。

大刀掄起來,比較笨重,需要很大力氣,為了增強殺傷力,在揮動大刀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相互碰撞發出很大的金屬聲響。博殺中對手本來就很緊張,這時大刀上下飛舞,嘩啦啦的個聲音壹起響起來,不僅分散他的註意力,也會在氣勢壓他壹籌。等他陣腳壹亂,取勝就不在話下了。

三、可以抵擋對方刀劍的攻擊

當妳用大刀在和敵人拼殺時,由於都是使用冷兵器,對方可能也是刀劍槍之類。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刺中,就可以使用大刀背上的鐵環了。

怎麽用?當對方刀劍槍刺過來,或砍來時,妳要接招,不能用刀刃去接,因為,刀刃接很可能滑下來傷著自己。妳要用刀背去擋,用刀背上的鐵環之間的空隙去別對方的刀槍,使之不能亂動。妳自己才有機會出其不意,擺脫出來戰勝對方。如果刀背是光的,就很難抵抗對方的進攻。

四、武功的水平標誌

過去人們在比武的時候,並不能了解對手是多高水平。所以,為了給對方壹個下馬威,同時,也是在向人們炫耀壹下自己的功夫很高。就會在武器上面做壹些標誌,比如說大刀背上的鐵環數,就是代表水平高低的標誌,鐵環數越高,說明妳武功水平越高,如果有九個鐵環,那妳就是數壹數二武林高手了。

當然,上面幾個作用都是在使用中最基本的功能,刀背上的鐵環到底是做什麽用的,現在也很難考證了。但作為武器,使用起來方便省為,看起來美觀,還要有威懾力這才是主要的。

歡迎打開 歷史 寶藏。

看到這個題,想起來壹句老歌詞:

刀是什麽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這裏的金絲大環,說的就是題中所言的刀背帶有壹串鐵環的大刀。

壹般比較常見的大環刀,有刀背帶有七個環的,號稱七環刀。

也有帶有九個環的,顧名思義,就叫九環刀。當然也有只帶壹個環或者兩個環的簡化版。

為什麽有大環刀這個神奇的存在呢?

刀是用利刃去傷人的,刀背上的環,貌似沒什麽用處。

當然了,有人要說,這刀背上的環,是有用的,防止刀砍進人體後,不好拔出來,尤其是砍進骨頭後,不容易拔出來,這時候用手拉著刀背上的鐵環,很容易就拔出來了。

可能在實戰中確實會有這樣的用處。

但是真的用於實戰的話,估計帶環的大刀是不多見的,因為這東西叮當響,不利於隱蔽,很容易暴露了行蹤,離大老遠就被敵人發現了,這樣不好。

這種揮舞起來嘩啦啦的效果,只有可能在壹個場景中比較受歡迎,那就是雜耍時候博人眼球。

在靠博人眼球掙錢的雜耍那裏,這樣的大環刀,揮舞起來叮當響,能很快吸引周圍的觀眾,再加上炫酷的外形,這就成了觀眾的看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劇中出現的這些大環刀,也是壹種表演性質,而在實際作戰用途上,這樣的環就沒什麽實際用途了。不僅制造不便,徒費人力物力,還不利於隱藏自己,對增加殺傷力沒有什麽實際用途。

綜上可知:這樣的大環刀,其實就是壹種刀的藝術化表現,這些叮當作響的環,除了吸引人眼球,沒有什麽特殊的實際效果。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壹句會暴露年齡的歌詞:“刀是什麽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麽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這是很老的電視劇《白眉大俠》的主題曲,裏面所說的金絲大環刀,刀背上就是有壹串鐵環。耍起刀來叮叮鐺鐺的,虎虎生威。

(《白眉大俠》劇照)

刀背上設計壹串鐵環,有兩個目的:

其壹,增加美觀度。

大家別以為江湖人士就都是灰頭土臉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俠們也不例外。他們裝飾自己的武器,就像現在的我們裝飾自己的手機壹樣。個性不同,喜歡的手機殼也不同。

壹柄刀,它就只是刀身加刀柄而已。刀身上沒辦法做什麽花樣,刀柄上可以多加些配飾,比如珠寶金銀刀穗什麽的,但這裏就涉及到壹個問題,不是所有大俠都富裕到可以在刀柄上鑲塊寶石的。

事實上,大俠們要是不兼職劫富濟貧,日子過得苦哈哈。但再苦也愛美,於是大環刀應運而生,突破了普通刀具的單調感,有了種特別的設計之美。

講究點的大俠還會將鐵環換成金環,彰顯不壹樣的風采。

如果說普通刀具是天然去雕飾的小姑娘,那麽大環刀就是上過妝的。有人愛天然,也有人愛濃妝。

(網絡配圖)

其二,實用性。

大刀畢竟是武器,觀賞性只是次要的,主要還是殺傷力。

使用壹段時間後,大俠們發現刀背上的金屬環可以增加劈砍效果。

當刀豎起時,各個金屬環下垂,此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便於控刀;當劈砍時,金屬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此時刀的重心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能增加劈砍力度。

在某些情況下,揮動大刀時金屬環發出的鈴音還能動搖敵人的意誌。

如此壹來,在大刀背上加鐵環或金環就成了種風尚。不只有金絲大環刀,還有九環刀、七環刀等等,都是冷兵器時候的重武器。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習武之人手持大刀,這些大刀上面有的會帶有幾個鐵環,其中最著名的應該要數白眉大俠徐良的金絲大環刀了,那麽這些大刀上的鐵環究竟是為了美觀還是另有奧妙那?

增加劈砍力度

按照大刀行家的說法:力氣大的高手用九環,力氣小的票友用六環,年老力氣小的用三環。

當刀豎直拿起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朝下,這時整個刀的重心就會向手心偏移,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住刀,當作出劈砍動作的時候,鐵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刀的重心也會跟隨著鐵環向前移動,從而增加大刀的劈砍殺傷力。雖然這樣的重心偏移不是很大但還算實用。

還有就是鐵環在隨著大刀揮舞的同時,碰撞發出響亮的聲音,在氣勢上給對手以震懾的作用。

用來磨煉刀法

練武的師傅們通常只有在自己練刀的時候才會使用大環刀,而在實戰中其實並不使用。

用刀時講究的是氣勢猛、力度大,也就是俗話說的穩、準、狠。這可不是拿著刀說砍就砍的,練習的過程中對於力度的拿捏和對刀的掌控都是需要長時間磨煉的。

所以許多初練者開始練習時用的刀都是比較輕的,隨著刀法的提升,就會在刀身上逐漸加上鐵環,以此來增加難度。

增加刀的藝術效果

古時候壹些在街頭賣藝的藝人常常會使用到大環刀,他們在刀身上加上鐵環,這樣不僅可以美化大刀,讓刀看起來更有氣勢,而且在揮舞大刀表演時,鐵環的撞擊聲還會吸引來更多的圍觀者。

70後、80後的朋友想必非常熟悉古裝武俠劇《白眉大俠》,當然也就念念不忘那句鏗鏘有力的主題曲:

刀劍是古代俠客的絕美組合。閉月羞光劍是絕世寶劍,用閉月羞光來形容是比較自然的。金絲大環刀呢?

金絲大環刀偏向寫實,也就是大刀上真的有幾個大環。為什麽要搞幾個大環呢?

有人說,是為了裝飾美觀,刀背上掛了幾個大環,立刻增加了不少氣勢。更不要說是金色的大環了?

有人說,可以彰顯殺傷力,大環可以增加刀的配重,在劈砍之間更有威勢。

也有人說,這是實戰需要,用環可以扣住敵人的槍矛之類的武器。

到底是哪種呢?

我們查閱有關典籍資料,有關刀的記載不可勝數,而關於刀背帶環的則難覓其蹤。比如,《清稗類鈔·技勇類》就曾記載,在講究技勇的傳統 社會 裏,人們是極其偏愛大刀的,並有“煎海僧鐵刀重八十斤”“黃少春舞刀”等記載。明清時期,冷兵器與火器並存,本土文化同外來文化碰撞嚴重,揮舞起來虎虎生風、彰顯民族自信的大刀,逐步成為戰鬥選擇。

這就說明了壹個問題。帶環的刀,我們姑且稱之為環刀,並不是常規的制式武器。畢竟制式武器,有固定的編號,有壹定的標準,在典籍中是可以查到壹二的。

但這也同時也說明了問題:環刀實戰性不強,不適宜大規模配備,要不然早就成為制式武器了。原因嘛?其實很好理解。冷兵器講究自成壹體,這樣耍起來,力量壹體,不至於相互抵消。士兵們手持帶環的刀進行偷襲、巧取,嘩嘩嘩的壹大片,不是自暴目標嗎?不過,環刀這玩意確實存在,畢竟人們看到了很多清代的環刀。

仔細觀察實物,還是能發現壹些答案。環刀雖然生銹,但刀背寬厚,很有力量感,不過這刀刃看有實無,就是沒有開刃。沒有開刃的刀顯然不能用於實戰,實際上這只是訓練用刀或者表演用刀。這種刀上加環,壹則可以通過環來判斷發力情況,二則可以發出嘩嘩嘩的聲音,增加觀賞的效性。

或許人們發現,這樣揮舞大刀,很有氣勢,於是將環刀寫進了戲劇影視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環刀”敘事文學。不過,這種環刀也多見於現代影視,在清代,乃至以前的文學作品中也不多見。

古代制式武器中並沒有大環刀壹說,所以說這種刀只能出現在民間。

我們聽評書,看電視常常會聽到看到某個威猛大俠手握“金絲大環刀”從天而降,鏟除奸惡,匡扶正義。妳也許想著見到白眉大俠自然會問壹句:“ 刀是什麽樣的刀 ”,答曰:“ 金絲大環刀 ”,是多麽經典的壹句臺詞啊!

從現有的史料,還有出土的文物來看,大環刀只在清朝才出現,但有意思的是,三國許褚曾使用“九耳八環刀”,不知道是不是大環刀的老祖宗,由於沒有實物,我們姑且就當是清朝產物。在古代長時間裏,劍作為壹種裝飾武器是不被禁用的,而刀則不同,不管什麽朝代都是壹種制式武器,具有強效殺傷力,不禁不行,那麽到了清朝為什麽會出現大環刀這種武器呢?

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滿人尚武,所以武器在普通旗人中是最普遍的東西。長時間統治下來,旗人逐漸融入到漢人之中,所持武器也就滿漢不分,清政府為了區別普通民間武器與制式武器,於是強令民間藏刀與官府制式刀作出區別,怎麽改呢?這讓當時的官府作了難,大小形狀的刀歷代已經造遍,總不能讓民間按照某個朝代的制式刀做的相同吧。

最後,有個官員靈機壹動,認為歷朝歷代合法持有武器的是寺廟僧人,他們的戒刀、禪杖上面都鑲有“正氣環”,取其意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意思,於是清政府強令民間刀具改成僧刀模式,上面就有了環。這樣民間刀具與官府制式刀有了區別,而且作奸犯科之時,帶這樣的刀具很容易被緝拿,所以就逐漸成為江湖雜耍、鏢師武館的專用佩刀。

那麽總結下來,大環刀上面的“環”的主要作用就是:

第壹,為了和制式武器進行區別。

第二,主要是為了裝飾作用,多在街頭雜耍藝人常見,提高觀賞性。

第三,武師練功專用,環的多少說明武師對刀的操控較強。許褚年老時,曾把自己的刀環卸掉幾個,以減輕份量,說明他對刀的操控已經很差了。

當然了,真正的戰鬥是根本不可能使用這種武器的,份量重難以掌控不說,刀背上的環發出聲響,不僅不會給敵人造成震懾,反而會暴露出自己出刀的意圖,顯然是壹件吃力不討好的武器。根據出土文物和清代遺留下來的大環刀來看,大部分是沒有開刃的,所以說使用這種武器的壹般只是江湖雜耍人員,所謂白眉大俠壹樣使用這種武器的高手,壹般只存在於影視劇、小說當中。

結語: 在中國古代冷兵器 歷史 發展中,刀具的發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怎麽發展,刀的劈砍性能是其他武器替代不了的,所以大環刀的出現,最主要還是官府的限制,而並非民間自發所為。

這種刀只可能用於民間賣藝表演或者是打熬力氣練功用,上戰場是絕對不可能的。

中國古代戰場上流行的幾種刀,無論是環首刀、唐刀、或者是雁翎刀,那講究的都是壹種輕巧靈活,能讓使用者隨意操作。而斬馬刀、陌刀、樸刀等大刀,講究的又是攻擊範圍廣、勢大力沈、以壹力降十會。

而大環刀輕巧夠不上,比起重量和攻擊範圍又沒法和陌刀等長柄刀去比,而且上面那麽多環,行個軍咣當咣當震天響。絕對沒有哪只軍隊蠢到去用大環刀當武器的。

而且這中刀最早出現在記載中也是在清朝。

所以守仁君認為大環刀多半就是清朝哪個哪個賣藝的手藝人為了節目效果更震撼壹點鼓搗出來的玩意。大環刀舞起來,刀背上的鐵環隨著妳的節奏發出壹陣壹陣的響聲,還是挺好看的。

當然,也有把他用來練功的,對腕力、臂力、腰力都是很不錯的鍛煉。

不是的,其實是為了增加配重,在用力揮砍的時候鐵環可以增加刀頭的瞬間重力勢能,對敵人造成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