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論孫炎的語言學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
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格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87年第6期。
3.《中國現代史上的廣東語言學家》(合作),《嶺南文史》1988年第1期。
4.《試論古漢語修辭中的層次性》,《淮北煤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5.《“鄉思”呼喚著“月夜簫聲”--香港詩人楊賈郎〈鄉思〉〈月夜簫聲〉賞析》,《語文月刊》1988年第5期。
6.《中國哲學思想在漢語辭格形成中的投影》,《營口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7.《試論吳方言數詞的修辭色彩》,載《語文論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
8.《試論黃遵憲的詩歌創作與成就》,《嶺南文史》1990年第2期。
9.《〈經傳釋詞〉在漢語語法學上的地位》(合作),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 年第 期轉載。
10.《〈西湖二集〉:壹部值得研究的小說》,權威期刊《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第2期。
11.《情·鬼·俠小說與中國大眾文化心理》,《上海文論》1991年第4期。1994年獲“第壹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12.《點化名句的藝術效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學語文》1992年第4期。
13.《情真意綿綿,綺思響“雨巷”--談戴望舒〈雨巷〉壹詩的修辭特色》,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2年第5期。
14.《回顧·反思·展望--復旦大學組織全國部分青年學者關於中國修辭學研究的過去現狀及未來的討論綜述》,《鞍山師專學報》1993年第4期。
15.《語言美學發軔》,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3年第5期。
16.《漢語外來詞音譯藝術初探》,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3年第5期。
17.《論〈文則〉在中國修辭學史上的地位》,《鞍山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
18.《漢語外來詞音譯的特點及其文化心態探究》,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4年第3期。
19.《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沈--評王希傑新著〈修辭學新論〉》,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4年第4期。
20.《試論賦的修辭特點》,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5年第1期。
21.《先秦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
2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手法的範圍》,《南昌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23.《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歷史分期問題》,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5年第10期轉載。
24.《王引之〈經傳釋詞〉的學術價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4期轉載。
25.《修辭結構的層次性與修辭解構的層次性》,《延邊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4期轉載。
26.《兩漢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綜合類核心期刊《江淮論壇》199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2期轉載。
27.《〈經傳釋詞〉對漢語語法學的貢獻》,《中西學術》第1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8.《創意造言的藝術:蘇軾與劉攽的排調語篇解構》,臺灣《國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總第126期)。
29.《舊瓶裝新酒:壹種值得深究的語言現象》,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5年第4期(總第6期)。
30.《改革開放與漢語的發展變化學術研討會綜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聯年鑒》。
31.《〈經傳釋詞〉之“因聲求義”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獲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2.《諧譯: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壹種獨特型態》,《長春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33.《英雄俠義小說與中國人的阿Q精神》,臺灣《國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總128期)。
34.《論修辭的三個層級》,《雲夢學刊》1996年第1期。
35.《音義密合:漢語外來詞音譯的民族文化心態凸現》,《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36.《詠月嘲風的絕妙好辭--晏子外交語篇的文本解構》,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6年第2期。
37.《論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幾種獨特型態》,《雁北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
38.《觸景生情的語言機趣--陶糓與錢俶外交語言解構》,臺灣《國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總138期)。
39.《〈語助〉與漢語虛詞研究》,《平原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40.《關於〈聲類〉的性質與價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第6期。
41.《論誇張的次範疇分類》,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6年第6期。
42.《新世紀中國修辭學的發展和我們的歷史使命》,全國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7年第1期。
43.《論委婉修辭生成與發展的歷史文化緣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44.《清代語言學繁榮發展原因之探討》,《雲夢學刊》199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8期轉載。
45.《論中國修辭學研究今後所應依循的三個基本方向》,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6期轉載。
46.《80年代以來中國修辭學理論問題爭鳴述評》,《黃河學刊》1997年第2期。
47.《論委婉修辭的表現形式與表達效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48.《中國修辭哲學論略》,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49.《論誇張表達的獨特效應與誇張建構的心理機制》,核心期刊《揚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50.《訓詁學居先興起原因之探討》,載《語文論叢》第5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51.《語言美學的建構與修辭學研究的深化》(第壹作者,與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7年第5期。
52.《“夫人”運用的失範》,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語文建設》1997年第6期。
53.《論〈馬氏文通〉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54.《論委婉修辭生成的心理機制》,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8年第2期。
55.《論孔子的修辭哲學思想》,《雁北師院學報》1998年第3期。
56.《“水滸”現象與歷史變遷》,《人民政協報》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學術家園》。
57.《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的省思》,全國綜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會科學》(上海)1998年第5期。
58.《修辭心理學論略》,全國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1998年第11期轉載。
59.《中國現代修辭學研究走向語言美學建構的歷史嬗變進程》,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
60.《二十世紀的漢語修辭學》(與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叢書《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61.《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歷史分期及各個時期研究成就的估價問題》,載《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稿〉問世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2月。
62.《潘金蓮形象的意義》,臺灣《古今藝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
63.《進壹步溝通海峽兩岸的修辭學研究》,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8年第4期。
64.《吳方言數詞的獨特語用效應》,載《修辭學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
65.《中國風格學源流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
66.《語言理論新框架的建構與21世紀中國語言學的發展》,雲南省壹級學術期刊《學術探索》(雲南)1999年第1期。
67.《修辭學轉向與現代語言學理論》,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9年第2期。
68.《論誇張》,載《中國第壹屆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師範大學1999年6月。
69.《論修辭文本建構的基本原則》,核心期刊《揚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70.《平淡情事藝術化的修辭策略》,《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71.《修辭主體論》,《錦州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72.《方言研究:透視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雲南省壹級學術期刊《學術探索》1999年第3期。
73.《[請讀我唇]三人談》(與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語文建設》1999年增刊。
74.《看文人妙筆生花,讓生命得到舒暢——評沈謙教授[林語堂與蕭伯納]》,臺灣《中國語文》1999年第4期(總508期)。
75.《修辭學研究新增長點的培植與催化》(與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9年第4期。
76.《借代修辭文本建構的心理機制》,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選摘。
77.《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上)》,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54號(1999年)。
78.《[金瓶梅]的語言藝術》,載《經典叢話·金瓶梅說》,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79.《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臺灣《國文天地》2000年第1期(總181期)。
80.《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下)》,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55號(2000年)。
81.《評黎運漢著[漢語風格學]》(與宗廷虎教授合作),《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12月9日第2版。
82.《論比擬修辭文本的表達與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83.《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論中國文學中的雙關修辭模式》,臺灣《國文天地》2000年第4期(總184期)。
84.《委婉修辭的語用學闡釋》,載《語文論叢》第6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85.《修辭學研究的深化與修辭學教材的改革創新》,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1年第1期。
86.《比喻修辭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頂山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87.《論精細修辭文本的心理機制》,全國優秀社科學報《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88.《異語修辭文本論析》,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1年第4期。
89.《語言的藝術:藝術語言學的建構》,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90.《論旁逸修辭文本的建構》,湖南省壹級學術期刊《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91.《論拈連修辭文本》,《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92.《論結尾的修辭策略》,《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93.《頂真式銜接:段落銜接的壹種新模式》,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2年第2期。
94.《論頂真修辭文本的類別系統與頂真修辭文本的表達接受效果》,《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
95.《論鍛句與修辭》,《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96.《吞吐之間,蓄意無窮——留白的表達策略》,臺灣《國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總207期)。
97.《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合作),武漢大學《長江學術》第3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11月。
98.《論事務語體的修辭特征及其修辭基本原則》,《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
99.《從統計分析看“簡約”與“繁豐”的修辭特征及其風格建構的原則》,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3年第2期。
100.《與時俱進:語言學由理論研究走向應用研究的意義》,《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01.《基於計算分析的法律語體修辭特征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102.《論學習修辭學的意義》,《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第1期。
103.《論起首的修辭策略》,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4.《論口語體的基本修辭特征和修辭基本原則》,載《語文論叢》第8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05.《平淡風格與絢爛風格的計算統計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6.《韻文體剛健風格與柔婉風格的計算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107.《莊重風格與幽默風格的計算統計研究》,《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108.《中國修辭學:走出歷史偏見和現實困惑》,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109.《從<漢語修辭學>修訂本與原本的比較看王希傑教授修辭學的演進》,載《修辭學新視野》,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10.《從計算分析看文藝語體的修辭特征及其修辭基本原則》,《修辭學論文集》第七集,新華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11.《評譚學純、朱玲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112.《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合作),《言語與言語學研究》,崇文書局,2005年8月出版。
113.《話本小說“正話”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二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8月。
114.《話本小說“篇首”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15.《話本小說“篇首”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16.《話本小說“題目”的形式及其歷史演進》,《平頂山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17.《話本小說“頭回”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復旦學報》,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118.《論修辭學與語法學、邏輯學及語用學的關系》,《平頂山師專學報》2006年第4期。
119.《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四種特殊類型》,載《詞匯學理論與應用》(三),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120.《由漢語詞匯的實證統計分析看林語堂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對中國人思維特點所作的論斷》,《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與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東吳大學,2006年10月出版。
121.《八股文篇章結構形式的淵源》,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
122.《評朱玲[文學文體建構論]》,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123.《修辭學的科學認知觀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發展》,載《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論文集》,語文出版社,2008年1月。
124.《八股文“收結文”之“煞尾虛詞”類型及其歷史演進》,載《修辭學論文集》第十壹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125.《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3期轉摘。
126.《〈史記〉史傳體篇章結構修辭模式對傳奇小說的影響》,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127.《“用典”的定義及其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1期。
128.《段落銜接的修辭策略》,《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29.《南北朝時代列錦辭格的轉型與發展》,《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09年第8期。
130.《從〈全唐詩〉所存錄五代詩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發展演進之狀況》,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31.《學術史研究與學科本體研究的延展與深化》,《外國語言文學》(季刊)2010年第1期。
132.《從〈全唐詩〉的考察看盛唐“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33.《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0年第1期。
134.《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0年第1期。
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異——論黎錦熙先生的漢語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壹作者。2010年第5期。
136.《“列錦”修辭格的源頭考索》,核心期刊《長江學術》,2010年第4期。
137.《修辭學與漢語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4期
138.《“列錦”辭格在初唐的發展演進》,《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39.《還原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詞匯差異的真實面貌》,《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1年第1期.。
140.《藝術語言的創造與語言發展變化的活力動力》,《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1年第5期.。
141.《網絡詞匯成活率問題的壹點思考》(第壹作者),《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142.《名詞鋪排與唐詩創作》,《蛻變與開新——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東吳大學,2011,7出版。
143.《海峽兩岸詞匯“同義異序”現象的理據分析兼及“熊貓”與“貓熊”成詞的修辭與邏輯理據》,載鄭錦全·曾金金主編《二十壹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遷》,臺灣新學林,2011年12月出版。
144.《晚唐時代“列錦”辭格的發展演進狀況考察》,《平頂山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145.《關於中國修辭學研究走向的幾點思考》,《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146.《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詞匯“同義異序、”同義異構“現象透析》,核心期刊《復旦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2期。
147.《王力先生對漢語修辭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4期。
148.《由〈全唐詩〉的考察看中唐“列錦”辭格發展演進之狀況》,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4期。
149.《孔子“正名”論的語言學闡釋》,《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50.《杜甫詩歌與名詞鋪排》(第壹作者),《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151.《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海峽兩岸的存續現狀探析——以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為例》(第壹作者),《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152.《列錦辭格的基本類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52.《列錦辭格的基本類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53.《先秦兩漢詩賦列錦結構模式及其審美特點》,《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4.《元曲“列錦”結構模式及其審美追求》,《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5.《“古為今用”與“洋為中用”——陳望道先生的治學經驗及對中國當代修辭學研究的啟示》,《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56.《修辭的性別分野與女性修辭研究》,《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第10期。
157.《宋詞“列錦”結構模式的繼承與發展》,《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輯,核心期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158.《明清詞“列錦”結構模式的發展演進考察》,《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輯,核心期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