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5位90後作家寫高考作文 大家看看能打多少分

5位90後作家寫高考作文 大家看看能打多少分

譬如,作家遲子建就說:“今年的全國1卷作文難度不大,考生容易理解、發揮。同時,考生可發揮的空間,可展現個人想象力的空間不大,考驗考生個人才華的空間也不大。立意不算新穎,考生應該比較喜歡,很好答,很貼近考生的真實生活,有對應試教育的反思,也體現出了積極的壹面。”

作家馮驥才在點評時表示:“題目不錯,挺有新意。讀圖時代,大量圖片給人以愉悅和快感,適合年輕人。孩子們每天接受的圖片很多,而且有興趣,作文采取漫畫的形式很容易引起孩子們對題目的興趣。不過,漫畫作文存在壹個問題,比較難促使孩子挖掘更深壹層含義的東西。作文應該使孩子能夠挖掘壹些東西,因為讀圖是“快餐時代”的表層反應,往往深壹層的感受和想法沒有辦法體現,這是視覺時代和網絡時代帶來的問題。網絡時代,快餐式、商品化的傳播,讓人淺嘗輒止,但作文需要啟發孩子們去思考。”

如果妳是考生,會怎麽寫今年的高考作文?鄭州晚報記者邀請了5位90後青年作家寫今年河南的高考作文,大家看看能打多少分?妳更喜歡哪壹篇?

“巴掌”還是“香吻”

夏朝陽

壹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的觀念大多是“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靠著“巴掌”和“香吻”兩大利器就足以令孩子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虎媽”的故事人們已耳熟能詳,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無不希望在自己的“棍棒”教育下孩子能以優異的成績壹路領先,最終考取名校。然而,考取名校之後呢?當孩子們被從小灌輸的“以學習為主”的思想脅迫著,終於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廝殺中脫穎而出後,真的能如家長們期待的那樣從此平步青雲嗎?

“巴掌加香吻”式的教育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某方面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狠狠地教訓孩子壹頓;孩子在某方面表現較好的時候,家長使勁兒地誇壹番。從表面上看,這種教育方法無可非議,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優點,摒除孩子的缺點。但要是我們往深層去想,就會發現問題。

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孩子產生壹種錯誤的心理認知,優秀的學習成績是為了免於家長的懲罰或者得到家長的獎勵。學習成績與自己究竟有何關系很多孩子並不理解,盡管身邊的長輩們時常念叨著“學習好以後能怎麽怎麽樣……”但他們那樣的年齡感受不到,所以當被新鮮事物吸引了眼球時會很容易玩得不亦樂乎,把學習拋在腦後。年齡小的孩子尚且能被家長“威逼和利誘”,可壹旦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們還會甘心做家長們的小綿羊嗎?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其原因關鍵就在於家長們只關心分數,而忽略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驅使壹個人堅持壹項長期事業的最大動力,家長們若想讓自己的孩子能以優秀的成績完成長期的學業,就不能讓孩子在“巴掌加香吻”下被動地學習,而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學會主動地學習。

更為重要的是,“巴掌”下的教育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也會損害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而“香吻”下的教育會讓孩子產生過多的虛榮心,不利於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而且,如果壹味地關註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生活、交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可能最終會培養出壹個除了學習什麽都不會的“偏科人才”。

“巴掌”和“香吻”兩者不可兼得,但家長們也可以選擇兩者均不得,建立好和孩子的親密關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關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而非只在意學習成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非只有學習成績好才能“成龍”。如果所有孩子都考了100分,將沒有任何人是突出的了。人各有所長,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天分,只是擅長的領域不同。

作者簡介:1993年生於河南駐馬店,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有詩歌發表於《 中國詩歌 》等。

哭與笑

葛堯

任公有雲:筆鋒常帶情感出。某初睹此文,直覺人生逢世頗有些蒼涼微感。喜怒哀樂卻無由心,受之父母師友、迫於言傳身教。不隨父母意是為不孝、悖逆師長視為不可教也。然古今之大成者,叛經離教比比皆是,又況師長父母之言又非正義之標尺,何來對與錯,無非是其思想強加於他人之身的利與弊罷了。如今放觀天下,尊師重道者何在?重師儀、明世理者又有幾何?無非是將黑白之字混淆視聽,師,不過是個謀求生計之業而已。被誤身者無處傾訴,醒之又有何居所道話悲涼?

今人不同古人,人在高處而無理由低流,否認弗言漫天,誰人管妳苦中苦,只道妳未做到便是沒能盡力,否則便言妳在搪塞借口。此中積怨無處排消烙在心底時間久也便成病根,甚有些被世間汙雨浸化成了毒瘤,於家庭無意,於社會亦是無意。

現如今,眾人反倒興趣了“西學”,“求取真經”也好,只為“鍍身”也罷,囫圇吞棗不求其中精華,往返中外間自己反倒成了中不中西不西的鬼人,自身也沒了主心骨,遂後又鉆身古籍尋求孔孟之道,只道其好卻不知其如何之好,反生生誤了後輩終身。

古人之學,壹不求聲色犬馬之利,二不求聞達諸侯之名,眼之所見經世偉業,但求死後能青冢留名,此乃最淺顯之功利,大則如開國總理之治世宏圖: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譬之流。心系滄海,吞吐則是河山,其經綸氣概大抵是壹飲黃河水,再飲吞日月之豪邁。師長者,則應勸教晚生循循向善,大丈夫生於天地當不與蠅頭小利者同處,凜然大氣到今日恐剩無幾,而非以酒色財氣利誘之淺薄功利。古人為此不恥,今人倒是常拿及作餐前開胃之菜,忿嗔他人卻不自覺羞恥。呵呵兩語足不已道盡其心行卑劣。

古人雲,言傳身教。今人倒好,只懂言傳卻不知身教,過錯概將強加孩子自身,不咎身自律,試問古之大家族可有今況,若道存有者皆意者亂淫。

常言道,父母皆師友。至親間若有隔閡,縫隙絕常人難填沒。人存於天地自有獨到法則,或貶或褒切莫單看結果。眾人劃船唯壹人指東說西不顧他人辛苦,縱他有黃袍加身,被拋江海亦是遲早結果。

今人清白大抵被世間利弊玷沒。常將自身意識強加他身,卻未能合計因與果。佛家有雲,結善因得善果。大千世界講究壹個因果循原,人若知恥向善,奮力激流永遠,家人能佐以良言褒獎實屬自然,此徑當歸情理之中。若是跌落谷底呼天不應反遭至親之人冷言相諷,而非溫言鼓舞與勸導,只會教其心火交寒、腹冷生爽。正所謂與人交好,錦上添花不及雪中送炭。師友間當是如此,親子相處之道更是如此,否則物極必反,雪球將越滾越遠,若到洪決堤壩、情勢不可控時自教妳悔之晚矣。

先人曾雲: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現今想來仍若壹杯醇酒涼茶繞鼻而回味無窮。正所謂,曲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簡介:1993年,生於商丘,曾以《巴爾查特》奪得省青少年作協舉辦比賽壹等獎。現致力於古文學習。

反傳統教育

在質疑中創新

彎文奎

漫畫中A同學成績高卻被挨打,有反常人之態,B同學成績差反而受到表揚,令人大跌眼鏡,究其原因,是因為A同學的成績下滑,B同學成績的上升而致。按照常理來說,人們會覺得這不可思議,可是這就是現實。

衡量壹個人的標準發生了變化,不再是論成績的高低,轉而成為進步與退步,我們可能會難以接受。類比當今社會,當我們習慣了壹加壹等於二的同時,我們不會懷疑出現第二個答案,可是如果有壹天有人提出質疑,我們便會覺得是個瘋子。社會風氣亙古不變,守祖宗之法如玉,不知變革之理。

是啊,很多人都會如此,人性的弱點也是這樣,不肯面對現實,不去改變。

當我們習慣被灌輸“規則”的同時,我們已經忽略了創新,失去了懷疑的勇氣,這樣與死氣沈沈有何異?食之無味,不如棄之!

以學生為例,我們大多數都會接受傳統的教育,奉為“經典”,誠然經典的會永留存,但是這不排除其中的糟粕,師說中有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術業,是可以得到發展的,並與眾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是無可復制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也,不可盲目自大,要懂得謙虛學習。不隨大流,取其精華而用之,適應社會之發展變化,才是當今青年應該有的精神風貌。

另外,我們往往被思維定式所困擾,認定了老規矩,不願去開辟新方法,固守成規,這樣就會導致嘗試在壹步步蛻化,忽略了很多大膽的想法,在遺憾中結尾!因此在質疑中成長思維模式的轉換很重要。

因此,我們要學會質疑,居安思危,在傳統之中求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生存之道。

作為年輕的壹代,我們應該摒棄塵俗,不拘泥於老的規矩,不為傳統所困擾,拿出年輕壹代的朝氣蓬勃,開辟新方法,推陳出新,迎接未來發展中的新形勢!

作者簡介:1991年,鄭州大學在讀,漯河市作協會員,第三屆河南高校文學社團聯合會副主席,作品入選《2015中國詩選》等。

善待現在和未來的將軍

荊卓然

世界上有永不打敗仗之將軍乎?也許有,但肯定是作家筆下的。千裏馬也有失蹄的時候,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刻,永勝將軍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A是本班的“學霸”,各科成績都處於全班的先鋒位置,是父母、老師、學生們眼裏的“好孩子”。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他這次考了滿分,就往他的耳朵裏灌蜂蜜,毫不懼怕他滋生驕傲之情。更不能因為他下次少了兩分,我們就惡語相向、雞毛撣子伺候屁股。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勝不驕敗不餒,泰然迎接每壹次考試。得了滿分,勸告他戒驕戒躁;丟了小分,提醒他總結經驗。這樣培養出來的尖子生,心態才不會喜得患失,精神才會正常發育,將來融入社會才會定力如磐,遊刃有余,成為國家、民族、家庭之棟梁之材。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B雖然這次沒有及格,我們更應該善待他,幫助他分析原因,幫助他提升素養,讓他下壹次打個翻身仗。我們的教育難道不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夠進步嗎?我們千萬不要以學分之高低論英雄,高文憑低水平的人比比皆是,低文憑高水平的人也不勝枚舉。學習成績低,不代表人家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差。

是呀,現在在校讀書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教育孩子和買彩票壹樣,也許就是大中,孩子考上了北大、清華,家長收獲了個五谷豐登;也許就是小中或者未中,孩子只考上了大專,甚至落榜,家長有可能會認為白投了資金。其實家長的教育資金永遠也不會白投。孩子學習成績雖然不好,也許他卻在學習的過程中,悟出了經商之道,悟出了為文、為人之道,而這些都是將來生活中的生存之道。

其實,A“學霸”100分也好,98分也好,只要學習態度端正,家長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不應該患得患失、陰晴不定兩張皮。在及格邊緣徘徊的B同學,家長要以鼓勵幫助為主,孩子畢竟是在進步的嘛。人猶如莊稼,有的早熟,有的晚熟,所謂大器晚成,應該也是這個道理。孩子現在卷面成績不佳,也許將來現實生活的分數,足以讓人呈仰望之態。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A同學100分是將軍,98分還是將軍。知不足而彌補之,知恥而後勇。B同學55分是未來的將軍,61分是正奔波在成為將軍的路上。

善待現在和未來的將軍,勿以分數之高低,決定為學生送鮮花還是棍棒。這個問題,老師和家長值得深思。

作者簡介:1997年生於山西陽泉,現就讀於陽泉師專中文系。文學作品散見於《星星》《詩選刊》《山東文學》《鹿鳴》等刊物,2015年7月參加《星星》詩刊“第八屆中國星星大學生詩歌夏令營”,系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誇贊與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