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ū jīn gāo
2 《普濟方》卷三壹四 2.1 方名烏金膏
2.2 組成乳香半錢,沒藥半錢,麒麟竭半兩,當歸1錢,木鱉子半兩,血余3兩(婦人者),黃丹(水淘去土)1兩,(壹方有杏仁)。
2.3 功效生肌止痛,消腫毒。
2.4 主治瘡癤,腫毒。
2.5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
用之如常法。
2.6 制備方法上將血余、黃丹入銚子內,用清油10兩,黃蠟2兩,同煎熬令黑色,後入諸般藥末,同煎去滓。更用慢火熬,候滴在水內成珠子不散即住火。乃入凈瓷盒內收盛,掘坑可深3尺,埋之在內,經2宿取出。
3 《瘍醫大全》卷十 3.1 方名烏金膏
3.2 組成晉礬(即明礬)1兩,米醋(自造紅香者佳)1碗半。
3.3 主治諸般外障風癢,血縷癍瘡,胬肉扳睛,雞冠蜆肉,漏睛瘡。
3.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塗點患處,久閉。或5日、7日,上下胞俱腫,方可歇藥數日,其紅腫盡消,觀輕重再點。如漏睛膿出,用膏和勻,作條曬幹,量穴深淺,插入化去瘀肉白管,則新肉自生,而膿自止矣。
3.5 制備方法***入銅鍋內,文武火熬幹;如濕,翻調焙幹,取出去火氣,研細末。用時不拘多少,再研至無聲,入生蜜調勻,盛瓷罐內。
4 《雞峰》卷二十二 4.1 方名烏金膏
4.2 組成白芷1分,桂1分,當歸1分,川芎1分,麝1分,白及1分,白蘞1分,血竭2錢,沒藥2錢,乳香2錢(研細)。
4.3 主治背瘡。
4.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如常使用。
4.5 制備方法上銼細,和令勻,以白綿裹,用清油3斤,將藥包入油內,以文武火煎,候紫黑色,去藥包煎57沸,入黃丹24兩,以文武火煎藥油如光漆,將少許滴水內成珠子,以津塗手,將藥攤無油汙手即成。入丹後更依次第下下藥末,先入血竭,次沒藥,次麝香,次乳香,收貯垍器內。
5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家寶》 5.1 方名烏金膏
5.2 組成通草1分,黃皮1分,大黃1分。
5.3 主治小兒疳氣灌入陰,黃亮色。
5.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每用1錢,獖豬膽調成膏,於陰上塗。如未退,煎蛇床子湯洗後再塗。
5.5 制備方法各燒存性為末。
6 《幼幼新書》卷八引張渙方 6.1 方名烏金膏
6.2 烏金膏的別名黑龍膏
6.3 組成烏梢蛇1條(肉酒浸1宿,焙),蠶紙1張(燒),蟬殼半兩,全蠍半兩,朱砂(飛)半兩,金箔20片,龍腦半錢,麝半錢。
6.4 主治胎癇潮發;小兒急慢驚風,潮搐頻並。
6.5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每服1粒。人參、薄荷湯化下。
6.6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研勻,蜜和如皂子大。
6.7 附註黑龍膏(《普濟方》卷三七五引《全嬰方》)。
7 《聖濟總錄》卷壹三○ 7.1 方名烏金膏
7.2 組成油半斤,鹽花1兩,黃蠟3兩,柳枝2兩(銼)。
7.3 主治壹切惡瘡、發背、毒腫。
7.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用故帛上攤貼。若3日內,未成膿便消;已成膿,頭未破者即潰,不須針灸。其瘡變痛成癢,是藥力也。若是惡瘡發背,用藥貼後出膿血及黃水、赤汁,貼膏令出盡,以愈為度。
7.5 制備方法上4味,先熬油令沸,下柳枝煎,候焦黃漉出,綿布絞去滓,再煎,下蠟、鹽花,以柳篦攪令稀稠得所,以瓷盒盛。
8 《癰疽神秘驗方》 8.1 方名烏金膏
8.2 組成巴豆(去殼)。
8.3 功效腐化瘀肉,推陳致新。
8.4 主治壹切瘡毒。
8.5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點腫處則解毒,塗瘀肉則自腐化。加乳香、沒藥少許,亦可纴瘡內。入香油少許,稠稀可用。
8.6 制備方法炒焦,研如膏。
9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9.1 方名烏金膏
9.2 組成僵蠶(酒洗)5錢,全蠍(去足尾,酒洗)5錢,甘草5錢,紫草5錢,白附子(味苦內白者真)5錢,麻黃5錢,川山甲(炒,末)2錢半,蟬蛻(去頭足,酒洗凈)2錢。
9.3 主治痘瘡,發熱至7日以前,或因風寒,痘不起發;或紅紫;或驚搐者。
9.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燈心湯化下。
9.5 制備方法上為末,將紅花1兩,紫草1兩,好酒2鐘,熬去大半,去滓,加蜜5兩,慢火同熬,滴水成珠為度,丸如龍眼核大。
10 《外科全生集》卷四 10.1 方名烏金膏
10.2 組成烏鉛1斤。
10.3 主治爛腿日久不愈。
10.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照患孔大小,剪如膏藥1方,針刺2030眼,取光面貼孔上。每日煎紫花地丁草湯洗孔,並洗膏2次,3日內毒水流盡,色變紅活,以水飛伏龍散摻上,仍用前膏貼外。婦人須待月信之後貼起。
10.5 制備方法用白砒3錢熔化,次日鉛面刮下者,名曰金頂砒,再以鉛熔,澆薄如紙片。
10.6 用藥禁忌忌多立、行走、房事、食毒物。
11 《理瀹》 11.1 方名烏金膏
11.2 組成當歸2兩,川芎1兩,桃仁5錢,姜炭5錢,甘草5錢,紅花5錢,延胡5錢,官桂5錢,靈脂5錢,香附5錢。
11.3 功效消積行瘀。
11.4 主治產後諸病。
11.5 制備方法麻油熬,黃丹收膏。
12 《瘍科綱要》卷下 12.1 方名烏金膏
12.2 組成巴豆白肉(燒灰,壓去油)、元寸。
12.3 功效化腐止痛。
12.4 主治惡瘡頑肉。
12.5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摻患處。
12.6 制備方法上為末。
13 《青囊秘傳》 13.1 方名烏金膏
13.2 組成桐油1斤(入鍋熬,起白星為度),黃蠟1兩5錢(熔化)。
13.3 主治足三陰濕熱,腿腳紅腫皮破,脂膿浸淫不止,痛癢非常者。
13.4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攤貼。
13.5 制備方法入研細大黃末1斤,攪勻,再入冰片2分。
14 《同壽錄》卷四 14.1 方名烏金膏
14.2 組成凈清油20兩,馬錢子2兩,地木鱉仁2兩,蓖麻肉2兩(凈),密陀僧6兩(細末),赤金49張。
14.3 主治癰疽,發背,腫毒,疔瘡。
14.4 制備方法上藥先入清油內煉至枯色,去滓再熬,滴水成珠,再下陀僧末,攪勻熬成,取起,飛入赤金,和勻為度。
15 《文堂集驗方》卷四 15.1 方名烏金膏
15.2 組成巴豆20粒(去殼及細皮,炒黑存性),雄黃2分。
15.3 功效去腐生新。
15.4 主治壹切腐肉。
15.5 烏金膏的用法用量取少許摻腐肉上,1日1夜即去,麻油調塗亦可。
15.6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古籍中的烏金膏 《瘍醫大全》:[卷十壹眼目部]外障門主論血不散,並鐮洗後系從權,若多服則耗血慎之。)點烏金膏或靈光散。俟病去大半,服清熱消凝丸。(治淫熱反...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四背部(十二)]發背蒜)。但未潰以前,皆可灸也,更用箍藥圍之。若用烏金膏,或援生膏點患處,數點尤好。間用雄黃解毒散洗患...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二潰瘍]去死肉泥。入乳香、沒藥少許,再研細。少上,惡肉自去。烏金膏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未死塗之即生。若初起...
《景嶽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發背(四十二)忌寒涼之劑。其有勢未定者,或先用箍藥圍之,若用烏金膏點患處尤妙。凡人初覺發背,赤熱腫痛,莫辨其頭者...
《立齋外科發揮》:[卷二]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