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有關“殷人東渡美洲”的假說和推斷大多都將發現於墨西哥東海岸的美洲最早的文明——奧爾梅克文明的出現和商代末年武王伐紂後,原屬商朝的殷人渡海遠逃聯系起來。早在1590年,法國學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從亞洲通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亞洲人。1752年,法國學者歧尼的進壹步推進,提出中國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的說法。隨後引發了西方學術界關於誰先發現新大陸的廣泛討論。[1]
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假說的是英國學者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譯中國古典文獻《尚書》時,提出周武王伐滅殷紂王時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的說法。美國學者邁克·周1967年發表的論文指,在墨西哥東海岸的拉本塔發現的美洲最早文明——奧爾梅克文明有很強烈的殷商影響。
後來,旅居美國的許輝博士提出,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史記中稱作祿父)等王室成員在周初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失敗後,逃亡到了美洲大陸繁衍生息留下文化遺存。他認為:美洲文明之母“奧爾梅克文明”和中國商代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這壹意見傳出後,新華社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報道,引起了國內外的普遍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