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從哪個朝代開始出現黃金使用

中國從哪個朝代開始出現黃金使用

具體開始使用時間目前無確切考證,但在西、唐時期,黃金使用開始盛行。

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於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

雖然古籍中的“金”並不壹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制品來看(例如陜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

由於古代國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於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多金”的西漢是我國進行黃金開采的壹個高峰期。

此外,近年來古玩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唐朝“黃金蛙”“黃金龜”據說出自唐朝金庫,但在史料中並未找到明文記載,漢、唐畢竟時代久遠,當時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擴展資料

唐代的黃金產量與儲備雖難以考證,但當時廣西與湖南金礦的開發卻是南方金礦開始得到利用的標誌。到北宋王朝,西部大片國土丟失,山東半島金礦成為金礦開發的主要來源。

蒙元王朝時期,黃金峰值年產量突破1噸(3萬余兩),有關東北金礦的記載開始出現在史書中。到了明朝,雲南麗江與四川北部成為黃金產量最高的地區,峰值年產量為1.25噸(4萬余兩)。

到了清朝前期,因受戰亂等因素影響,黃金產量壹度進入低谷。晚清之際,東北及內外蒙古金礦產量比重大增,“1888-1890年,晚清時期年平均產量達13.5噸左右”,但至“1901年逐年下滑至4.51噸,僅及前期峰值的1/3。1911年恢復至15噸以上(48萬兩)”。

由於古代王朝的黃金產量及儲備只能根據文獻與出土文物推測,而每壹次王朝更叠時,國庫中儲備的黃金究竟有著怎樣的作用,也因缺少文獻而讓後人難以有更直觀的感受。

不過,中國距今最近的壹次政權更叠——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的前後,黃金的重要性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就已瀕臨崩潰,尤其在內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的貨幣發行額無止境狂增,到1947年8月為止,法幣發行量***達6636944億元,比抗戰勝利時增加了約1190.8倍。

貨幣發行的猛增,不但未減輕財政危機,反而造成整個金融系統的崩潰。當信用貨幣出現危機之時,黃金作為天然貨幣的價值便會充分體現出來。

當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國民政府的統治者自然也清楚“亂世藏黃金”的重要性,國府於1948年8月開始發行金圓券,以此方法強制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後收歸國有。

1949年1月10日,自知在大陸敗局已定的蔣介石指派其子蔣經國前往上海會見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要求他將中央銀行所存之美金與黃金移往臺灣存放。

實際上,這次密運自1948年底就已經開始,在蔣介石的直接指揮下,至少450萬兩黃金分裝在木箱內,半年內分7次秘密運抵臺灣,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壹次黃金跨海密運事件。

正是因為有大量的黃金作為靠山,蔣介石政府敗守臺灣後得以順利實施貨幣改革,新臺幣的改制遂於1950年7月1日起實施,穩住了臺灣地區的經濟。

在時局動蕩的亂世,黃金儲備對於壹個政權存亡之影響可見壹斑。

人民網-中國古代王朝是怎樣儲備黃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