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書的出現可以是多種情況:有的偽造假古董牟利;有的靠古人自重,以傳播某種觀點;宗教經典往往是為了欺騙信眾而從龍宮和仙山窯洞中獲取的。如果我們揭示了偽書出現的時代,偽書就會成為可信的材料。列子是列玉口以列玉口為筆名寫的。經考證,這本書不是列禦口寫的。它出自魏晉,反映了魏晉時期的壹種思想流派。從這個意義上說,《列子》對於研究魏晉時期的思潮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先秦時期是偽書,魏晉時期不是偽書。
佛教、道教經典中也有許多與世俗經典並行的“偽經典”。有正統觀念的信徒,為了維護宗教的純潔性,不能容忍“混江龍蛇並進”的現象。如果拋開正統的觀點,著眼於客觀的研究,就可以找出偽經的時代和作者,用它來說明偽造的時代來論證某個時代的思潮,找出它的流行地區來了解它的傳播,其史料價值比所謂的“真經”更為昂貴。
有幸成為現代人,可以不受古人舊傳統的限制,有可能從整個文化的高度來看待壹切“假書”“假文獻”,從而分析它,控制它,使之為我所用。戰俘被很好的利用,起到了和正規軍壹樣的戰鬥作用。就像治理汙染環境的廢氣、廢液、廢渣壹樣。經過綜合處理和回收,廢物可以變廢為寶。所有物質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誰要說壹種元素有害或無用,誰就是無知。
人們習慣於指偽書、偽經,簡單來說就是指不是宣傳的那種作品。如果我們指出它的出處,把它放在正確的地方,它就是“真經”,是“真經”,壹點不假。老子說:“聖人總是善於救人,所以從不嫌棄別人;總是善於保存東西,所以沒有遺棄。“也就是說,只要妳善於用人,根本就沒有無用之人;只要善於利用東西,根本就沒有沒用的東西。拋棄的人和事只是未知的、未被發現的、無用的人和事。這層道理,壹旦說了,就不難理解了。
假書之所以引人註目,並不是因為它是假的,而是因為它的內容充實,不可替代。經歷了歷史的考驗,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歷史文獻中占據了壹席之地,從此摘掉了偽書的帽子。
歷史上的真書比較多,叫學術著作,其實不學術;被稱為科學著作,但缺乏科學性。因果報應有時會發生,以前也發生過壹段時間。時過境遷,人們已經完全忘記了,因為這樣的“真跡”內容空洞,價值不高,沒有資格充當“偽書”,所以以後自然不會有人再提了。這種弄巧成拙的作品有很多,大量產生,大量消失。主持這個淘汰選擇的是讀者。感謝最權威的評委,偽書可以到位,爛真作品自然可以消亡。天地間偉大的公爵什麽也沒做。
12.關於“假書不完全假”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列子,先秦列禦寇所作,其實產生於魏晉。在古籍中是贗品,但在研究魏晉思潮的意義上,卻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B.佛道典籍中的“偽經”,如果能找出它出現的時間,論證某個時代的思潮,從客觀研究的角度來看,是很有史料價值的。
C.作為壹個現代人,如果從文化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偽書”和“偽文獻”,就能發現它們的價值,使偽書有其應有的地位,從而摘掉“偽書”的帽子。
D.學術界所說的“偽書”是指內容和作者與產生時間不壹致的古籍。如果我們能指出它們的起源,並把它們放在產生的時間裏,它們就不會是假的。
13.下列說法之壹是()
A.持正統觀點的信徒不能容忍“偽經”。但作者不囿於古人的老傳統,認為比“真經”貴。
B.不好的、真實的作品,不能稱為“偽書”。這些內容空洞、價值不高的作品大量消失,而主持這種淘汰的裁判就是讀者。
C.假書就像汙染環境的廢氣、廢液、廢渣壹樣,有害無益,但經過綜合治理和回收利用,可以變廢為寶。
D.老子認為偽書本身就有可以利用的價值,之所以廢棄,是因為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和發現偽書的價值,不善於利用。
14.作者認為“假書的出現可以是多種情況”。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是壹部偽書。妳認為它的出現屬於“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情況,反映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情況(4分)
測試答案:
12.答案C解析:C項,從文化整體的角度看“偽書”,不壹定能“發現其價值”,使其正確。
13.答案B解析:A項中,“偽經”比“真經”貴是前提條件;c項,假書並不都是有害無益的;d項,老子沒有提出他對偽書的看法。
14.作者認為“偽書的出現可以是多種情況”,成書於戰國至秦漢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就是偽書。妳認為它的出現屬於“傳播某種觀點,靠古人自重”的情況,反映了當時“尊古輕今,貴賤相近”的風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