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我國第壹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壹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全書***十八篇,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壹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其中《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大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而早已成為全民族的精神財富。此書來源甚古,但作者是誰,至今疑莫能定。自漢代以來,大致有四種說法。
壹,作者不明說。最早介紹《山海經》壹書的,是西漢的司馬遷。他在《史記。大宛傳》中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表明該書作者不明。
二,大禹、伯益說。大禹、伯益是離今四千余年,即公元前二十壹世紀的人物。最早提出這壹說法的是新養時的劉歆,他在《山海經表》中說:“已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上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接著,《列子》中記載說:“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誌之。”東漢王充在《論衡。別通篇》中說:“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記聞作《山海經》。”《隋書。經籍誌》雲:“蕭何得秦圖書,……後又得《山海經》,相傳以為夏禹所記。”記述雖有差異,但認為《山海經》系夏禹或與之同時的伯益所作,卻成為歷來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