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百部湯簡介

百部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方之百部湯 3.1 組成 3.2 制法 3.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百部湯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4.5 摘錄 5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方之百部湯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5.5 摘錄 6 《麻科活人》卷四方之百部湯 6.1 處方 6.2 功能主治 6.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6.4 摘錄 7 《女科指掌》卷五方之百部湯 7.1 處方 7.2 功能主治 7.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7.4 摘錄 8 《外臺秘要》卷九引《古今錄驗》方之百部湯 8.1 組成 8.2 制備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8.5 用藥禁忌 9 《慈幼新書》卷二方之百部湯 9.1 組成 9.2 功能主治 9.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10 《本草匯言》卷六方之百部湯 10.1 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11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百部湯 1 拼音

bǎi bù tāng

2 概述

百部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八首。

3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方之百部湯 3.1 組成

百部、百合、桑白皮、柴胡、枳殼(麩炒)、木通各壹兩,赤芍藥、郁李仁(去皮,炒)各三分,炙甘草半兩,赤茯苓二兩[1]。

3.2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3.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匕,加生姜(棗大)壹塊拍碎,水煎、不拘時服[1]。

3.4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方之百部湯主治熱嗽氣滿[1]。

4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百部湯 4.1 處方

百部1兩,款冬花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半兩,半夏(湯洗7遍,炒)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

4.2 制法

上藥為粗末。

4.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百部湯主治傷寒咳嗽痰涕多,不思食味。

4.4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棗3個(掰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5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方之百部湯 5.1 處方

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等分。

5.2 制法

上藥為粗末。

5.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方之百部湯主治產後咳嗽,痰壅煩悶。

5.4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

6 《麻科活人》卷四方之百部湯 6.1 處方

地骨皮、麥冬、天冬、知母、玄參、瓜萎仁、百部根、百合、地茄根。

6.2 功能主治

《麻科活人》卷四方之百部湯主治肺癰。

6.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6.4 摘錄

《麻科活人》卷四

7 《女科指掌》卷五方之百部湯 7.1 處方

百部、桔梗、茯苓、百合、桑白皮、甘草。

7.2 功能主治

《女科指掌》卷五方之百部湯主治產後咳嗽。

7.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摘錄

《女科指掌》卷五

8 《外臺秘要》卷九引《古今錄驗》方之百部湯 8.1 組成

百部半兩,生姜半斤,細辛3兩,貝母3兩,甘草2兩(炙),杏仁4兩(去皮尖雙仁者),紫菀3兩,桂心2兩,白術2兩,麻黃6兩(去節),五倍子2兩。

8.2 制備方法

上藥切。

8.3 功能主治

《外臺秘要》卷九引《古今錄驗》方之百部湯主治咳,晝夜不得眠,兩眼突出。

8.4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鬥2升,煮取3升,分3服。

8.5 用藥禁忌

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菜。

9 《慈幼新書》卷二方之百部湯 9.1 組成

白薇、紫菀、百部、玄參、麥冬、甘草、五味子、大力子、白芥子。

9.2 功能主治

《慈幼新書》卷二方之百部湯主治喉癬。

9.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本草匯言》卷六方之百部湯 10.1 組成

百部3錢,薏苡仁3錢,百合3錢,麥門冬3錢,桑白皮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沙參1錢5分,黃耆1錢5分,地骨皮1錢5分。

10.2 功能主治

《本草匯言》卷六方之百部湯主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漸成肺痿,下午發熱,鼻塞項強,胸脅脹滿,臥則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連發,甚則喘急。

10.3 百部湯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