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憂國傷國時
1.揭露昏庸腐朽的統治者
例子
郭華清宮
杜牧
回望長安,驪山如壹堆錦繡,山頂華清宮大門依次打開。
壹騎到煙和煙滾滾的微笑,沒有人知道,南方送來的新鮮水果荔枝。
這首詩選擇送荔枝給貴妃飛天,生動地揭示了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惜挑起事端,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驕奢淫逸。詩的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後兩句介紹描寫的主題,提示詩的主題。“馳騁紅塵”和“公主笑”兩個具體形象的並置,讓人思考,留下懸念。“未知”二字雖是三個字,卻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2.反映出離開混亂的痛苦
例子
王春
杜甫
長安失陷,國破,唯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森林茂密。
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
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
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安史之亂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登基,改元為德。杜甫在前往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虜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下這首詩。詩人目睹長安簫落,逆境思鄉,不禁感慨萬千。壹兩句對聯的詩詞,寫春城之敗,滿是感嘆;三四副對聯寫的是親人的情況,充滿了別離之情。全詩冷靜、真摯、自然,體現了詩人熱愛祖國、顧家眷眷的情懷。徐英培、周榮泉等現代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是:“意直而直,景不自由,情濃而不浮,物豐而不雜,格律嚴謹而不刻板。”這個理論挺合適的。“家信壹條,抵得上千斤黃金”也是流傳千古的名言。
3.同情人民的苦難
例子
秋風吹破了小屋
杜甫
(全詩略)
這是杜甫自傷貧窮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呼嘯的秋風卷走了杜甫浣花溪旁草堂上的茅草,夜裏大雨滂沱,屋漏偏逢連夜雨,床濕了。面對這種悲慘的處境,杜甫不僅感嘆自己的遭遇,更進壹步聯想到所有和自己壹樣的“天下窮人”何時才能擺脫苦難。這種憂國憂民、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懷,壹直為人們所稱道。這是壹首古體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多次變換,給人壹種高低不平、曲折多變的感覺,有助於表達坎坷的人生和悲傷抑郁的心情。唐宋詩詞?正所謂“直筆極無聊,入後必起軒然大波,筆折收藏。如果龍掉了尾巴,就不只是這個老腦子了。沒有這個意向,詩歌是做不出來的。”
例子
木炭銷售商
白居易
壹個賣木炭的老人壹年到頭都在南部的山上砍柴燒炭。
他的臉上布滿了灰塵,那是煙燃燒的顏色,他兩鬢斑白的頭發,他的十個手指被燒成了黑色。
賣木炭的錢是幹什麽用的?買衣服,買嘴裏的食物。
可憐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木炭賣不出去,希望天冷壹點。
夜裏,城外下了壹尺厚的大雪,壹大早,老人開著壹輛炭車輪著趕集車去趕集。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在集市南門外的泥地裏休息。
那個驕傲的騎在兩匹馬上的人是誰?是宮裏的太監和太監下的手。
太監手裏拿著文書,嘴裏念著皇帝的命令,對著石化的宮殿大喊。
壹車木炭,壹千多斤,太監侍從要開走,老人是百般無奈,但沒有辦法。
那些人把半根紅紗和壹塊綢子,塞到人頭上,作為木炭的價格。
全詩經歷了賣炭、燒炭難、運炭難、炭被欽差大臣掠奪的悲慘過程。借賣炭翁的不幸遭遇,為人民鳴不平,以賣炭翁的形象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酸與痛苦,抨擊中唐時弊之壹的宮廷市場,抨擊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詩人以壹句“賣炭賺的買賣,嘴裏有衣服吃”——表現了壹個幾乎瀕臨生命邊緣的老人所能擁有的唯壹希望——多麽可憐的希望!這是全詩的中心。所有其他的描述都集中在這個詩意的眼睛上。在表現方式上,烘托、對比運用靈活。老人的命運,用“灰鬢”突出他的晚年,用“塵煙火”突出“減薪燒炭”的艱辛,襯托南山的蒼涼險惡,引起了人們的同情。這壹切都反映了老人希望的燃燒:賣炭拿錢,買衣服和食物。老人衣著樸素,再用夜晚的“壹尺雪”和路上的“冰跡”做陪襯,更讓人覺得老人可憐。這壹切恰恰體現了老人希望之火的兇猛:天寒地凍,木炭貴,可以多換些衣服和食物。接下來,“牛困饑”和“兩騎”反映了工人和統治者處境的懸殊;“壹車炭,千余斤”和“半馬的紅紗,壹尺的絲”,對比了“宮市”中掠奪的殘酷。就全詩而言,前面希望之火的燃燒,恰恰是為了烘托後面希望的悲傷和痛苦。
4.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擔憂。
例子
鄧樓
杜甫
花兒離高樓很近,離我的家鄉很遠,我很難過,在這個國家到處都是災難的艱難時刻,我爬上來看。
錦江的春光蓬蓬的湧進來,山上的雲,古代的,千姿百態,變幻不定。
朝廷就像北極星壹樣,最終不會改變,科爾西山不會入侵西藏。
然而,在暮色中,我為壹個消失已久的皇帝的悲哀感到遺憾,我唱著他的總理在山上還沒有被陌生時唱的歌。
這是壹首有時間感和對事物關懷的詩。作者寫到上樓看無邊春色,想到千人難逢,風雲變幻,不禁心酸。然後我覺得朝廷就像北極星座壹樣不可動搖,就算吐蕃入侵,也很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透露出效仿諸葛亮輔佐朝廷的野心,充滿了澄清世界的精神。全詩抒情地描寫了登樓的印象,海拔和山川古跡,都是從空間的角度。第壹句中的“近”字和最後壹句中的“黃昏”字在詩歌的構思中起著突出的作用。“高樓附近的花”是近景,“晉江”、“雷宇”、“後渚寺”是遠景。《夕陽》指出詩人已經流浪很久了。這種兼顧時空的手法增強了詩歌意境的立體感,拓寬了詩歌曠達豪放的境界。詩歌向來以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而備受詩人推崇。沈德潛認為“天公作美,宇宙籠蓋,乃杜甫詩之最高也。”
第二,建功報國
1.成就的欲望。
例子
龜井是長壽的。
曹操
烏龜雖然壽命長,但它還有時間;
壹條毒蛇在霧中飛行,最後落滿灰塵。
老馬蹲伏,誌在千裏;
烈士們在晚年充滿勇氣。
盈縮期不僅在天上;
滋養恩典的祝福可以永遠持續下去。
我很高興用這首詩來表達我內心的渴望。
這首詩開頭,烏龜雖長命百歲,總有壹死的時候;騰蛇在霧中可以飛上天,但最終會死去,成為塵埃。然而,當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卻依然有著千裏馬蹲馬槽的野心。這裏的“誌在千裏”真是可圈可點。這首詩寫於曹操大勝烏桓之後,暗示曹曹植不在烏桓,而在千裏之外的南方。看當時的形勢,公元207年,曹操平定烏桓歸來,整個北方和中原大致劃定,只剩下南方的劉表和劉備,江東的孫權。所以曹操壹統天下的野心可見於他的“千裏之誌”。事實上,次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確實派兵南下,壹舉收復劉備和孫權。不幸的是,赤壁之戰的失敗出乎意料。不管曹後來是否平定了千裏,他稱霸千裏的欲望和野心確實可以從這首詩中窺見壹斑。
例子
書怒
陸遊
小時候就知道天下難容,中原看似山。
樓裏壹夜雪,鐵馬裏秋風散。
塞上長城,許下空洞的諾言,鏡中的鬢角早已褪色。
先實名,壹千年誰比!
全詩充滿了沈郁的情懷和渾厚的韻味,這顯然是杜甫的功勞。兩副對聯對作品穩定,尤其是對聯中的“造船”“鐵馬”二字,豪邁豪邁,廣為人們傳誦。這種詩來源於他的親身經歷,充滿了他對政治生活的感悟,是那些賣弄才華的作品無法比擬的。
2.保衛國家的決心
例子
參軍
王長齡
青海有壹座黑漆漆的雪山,白雲悠悠,孤城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破樓蘭不還。
詩歌描寫了在雲海黃沙的孤城中守衛任務的戰士們的寬廣胸懷,表現了他們頑強的戰鬥精神和愛國主義的英雄氣概。
3.報國無門的悲哀
例子
永於樂京口顧北亭懷舊
辛棄疾
古往今來,英雄找不到孫仲謀。在亭子裏跳舞,在平臺裏唱歌,風雨總是吹走浪漫的情懷。夕陽照在長滿草樹的草原上,人們說這裏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率領北伐,收復失地多麽有力啊!
然而,劉王壹龍的兒子劉莉壹龍大獲成功,火速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飛,退回長江北岸,遭受對手的沈重打擊。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還記得揚州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回頭壹看,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誰會問,廉頗老了,胃口還好嗎?
全詩豪邁悲涼,充滿正氣和深情,放射著愛國主義的光輝。詞語典故運用自然,緊扣主題,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藝術美。明代楊慎的詞?中國人說:“我們寫交響詩,要以京口顧北亭為例,緬懷過去,其樂無窮。”?成為第壹個。”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例子
醜奴少年不知愁滋味。
辛棄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地板。愛上地板,又擔心添新詞。
現在我知道擔心是什麽感覺了,我想談談。我想說,我還在休息,但我知道,天涼了,秋天到了!
這個詞是住在湖裏的時候寫的。語言淺顯深刻,今昔對比。壹個小小的字,寫得曲折,表情動人,高度概括了字的感情。上壹部片子,寫少年的時候,我樂觀簡單。我上樓欣賞風景,對文字產生感情,無憂無慮。接下來的電影《現在》充滿了力量。寫的是歷經滄桑,感情中途消沈,壯誌難酬。“悲傷”的體驗是透徹的,但深深的痛卻在交界處以“吞咽”的方式表現出來,極其耐人尋味。
4.失去山川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