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紀念陳垣誕辰130周年作文

紀念陳垣誕辰130周年作文

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石頭村有陳垣的故居。我有幸前來瞻念,卻久久不能下筆,因為站在浩繁卷帙疊壘的高峰陳垣塑像面前,我壹時難以讀懂他。這位史學巨人已隨歷史遠行,我只能在追尋他壹個世記的足跡中,解讀某種令我感動的精神。

1880年(清光緒六年)11月12日,陳垣出生在新會石頭村這塊土地上。故居的青磚已長著苔蘚,梁桁尤在,井水靜靜地清著,溪泉潺潺地淌著,竹木綠綠地長著。這是新會特有的幽雅靈動的勝境。

陳垣自小得到的熏陶不比壹般。南宋最後的小朝廷滅亡之際,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和各地軍民包括陳垣先祖也參與抗元義事,為反抗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所表現的舍生忘死、英勇赴義的高風亮節對陳垣的影響很大。“江門道學”、“白沙理學”(即指明代著名理學家陳獻章),以及清代著名學者胡金竹,是陳垣景仰的鄉賢,並以之為楷模。中國近代史上,新會出了梁啟超,南海出了康有為,同是近代變法新星和史學大師。陳垣比梁啟超小七歲,很受康梁的影響。新會自古端正的士風使許多學者避虛名,矜氣節,講忠義,這是幼年的陳垣難得的精神養料。

故居所陳列的關於陳垣的文字和圖片似乎十分孤寂,但我聽到陳垣跳動的心和少年氣盛的呼吸。童年的陳垣很早就泅渡於書海。13歲時已知在八股、經書之外,還有新的天地。他從張之洞所撰的《書目答問》中摸到了由目錄學入手的讀書冶學之門。他18歲參加順天鄉試,盼能走科舉致仕的道路,但因不按八股文寫,“文不就範”而失敗。後奮發學八股,考取了秀才。這對他似乎並不重要。他的興趣是參加反帝反封建運動,寫文章,辦報刊,在鬥爭中顯出傲骨和魄力。他還研究醫學史,後棄醫從政,又棄政從史。這個時候的陳垣才找到自己的目標。他以教育和史學研究作為主攻方向。在長達70余年的教育生涯裏,他的敬業精神無人不佩服。他培養了許多出色的學者。我在他留下的照片中看到他滿天下的桃李,許多成就顯著的高徒。可以說,陳垣的壹半心血化在教育上,另壹半心血則用在學術研究上。壹代宗師不是憑空封的,而是由偉大的研究成果和著述構成的。壹組統計數字讓我受到震撼:陳垣***發表論著373種,加上書信、詩賦、題跋等,總數約有千種以上。僅史學類,著作18部,包括史學、宗教史學等等。學術論文、雜文壹百幾十篇。

我徘徊在故居的天井、走廊和大廳,想象這位國學大師研究《四庫全書》的情景。《四庫全書》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醞釀,三十八年(1773)開始編纂,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耗時15年!抄成七部,分藏於七座藏書樓。此後多年間,沒人對他進行全面調查研究過。直到1920年,陳垣成為全面調查研究《四庫全書》的第壹人。陳垣是怎樣研究《四庫全書》的呢?他從北京城內西南角到京師圖書館來回三個多小時。他每天清早去,晚上才歸,前後讀了10年!把這部包括三千多種、三萬多冊的大叢書作了詳盡的了解。

我曾想,陳垣讀了這麽多書,寫了這麽多書,成為世界級學者,應該是壹輩子呆在書齋裏了。但事實上,這位來自鄉村的國寶,斷然不是壹個脫離實際的“書蟲”。從《大事年表》裏,我看到壹個勇於實踐,在實踐中深化學術研究的陳垣。他做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當過輔仁大學和北師大的校長,在科研機構任教四五十年,可謂壹生離不開政冶、學術實踐。他身在京城,心系粵地人,對故鄉新會文化事業特關心。我終於明白,陳垣這位國中之寶,既有骨氣、誌氣、勇氣,又有人氣、地氣、底氣。也由於他底氣十足,學術上承傳三代,銳氣不減。陳垣與陳樂素父子的學術傳承已得到肯定,第三代陳智超的學術成就又傳為佳話。

陳垣故居在風雨歲月中已經陳舊,後院亦失去往日的整潔。門前遊泳池已廢棄為塘,溪泉淤塞,正等待梳理、整治。但花香依然,鳥語依然,清風依然。陳垣校長像屹立門前,依然顯正氣、傲氣、誌氣於天地間。歷史蒼桑之雲掠過空間,我猛地覺得壹種精神氣貫長虹,連結乾坤,永不散去。江門、蓬江、新會因之越來越金光燦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