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ongopus[朗道漢英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九香蟲[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概述九香蟲是中藥名【1】,出自《本草綱目》。九香蟲(aspochopuschinensis Dallas),是壹種臭蟲科昆蟲,為幹燥體[2]。幹蟲體呈六角橢圓形,扁平,表面紅褐色、鹹褐色、黑色,長約2厘米,寬1.2厘米。頭部小,呈三角形。背部有兩對膜狀半透明翅膀。除去翅膀後,背部橙紅色,打結,近邊有壹條邊寬1 mm,棕褐色相間,呈打結狀排列。胸部多只腳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有光澤,每段邊緣附近有突起的小點。脆,骨折後腹部有淺棕色油狀粉末。氣如茴香,味微鹹。最好是均勻的,棕色的,油性的,無蟲蛀的。
九香蟲鹹溫[2][1]。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扶陽的作用[2]。可用於治療胃脘氣滯、脹氣、胃寒脹氣、肝胃氣痛、脾腎虧損、腰膝酸軟、腎虛陽痿。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藥的藥典標準。
4拼音姓名Jiǔ Xiānɡ Chónɡ
5拉丁學名九香蟲(La)(中藥術語(2004))
6英文名stinkbug(中醫術語(2004))
7九香蟲別名黑兜(《本草綱目》)、瓜黑臭蟲(《蔡邦華昆蟲分類學》)、蕎麥(《藥材集》)、蜣螂、斯班克、蕎麥(《中藥誌》)。
8九香蟲的配方命名為九香蟲和炒九香蟲[2]。
9九香蟲九香蟲的來源是九香蟲科昆蟲九香蟲的幹燥體。
10九香蟲原形狀為橢圓形,長1.7 ~ 2.2厘米,寬1 ~ 1.2厘米。其體壹般為紫黑色,有銅光澤,頭、胸背板、小盾均為深色。頭部小,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呈橢圓形,位於靠近基部的兩側;單眼1對,橙色;喙短,天線有6個節點,1節點粗且圓柱形,其他4個節點細長扁平,第二個節點比第三個節點長。前胸籃板前窄後寬,前緣凹,後緣微拱,中部橫直,側角明顯;表面密布細點,夾雜黑色皺紋。正面兩側有1個大的“眉狀區”,顏色較深,中間只有點。小盾大。有2對翅,前翅為半鞘翅目,棕紅色,翅端膜質,縱脈密集。有3對腳,最長的後腳和3個飛節。腹面密刻褶皺,後胸腹板前緣附近有兩個臭孔,位於後足基的前外側,能從中散發氣味。雄蟲的第九節是生殖節,其端緣呈弧形,特別是中央。
成蟲越冬,藏於石縫中。如果昆蟲沒有翅膀,成蟲可以用翅膀飛,都可以吃瓜。
11九香蟲主要產於四川和貴州[1]。
12九香蟲的采集和初加工165438+10月至次年3月捕撈[2]。放入合適的容器中,用少許酒悶透,取出陰幹;或者在沸水中燙壹下,取出晾幹[2]。
冬春季節捕撈。釣上來後放在壇子裏,加酒,蓋緊,悶死,或者開水燙壹下,下午拿出來曬幹或者烤壹下。
13九香蟲幹品體六角橢圓形,扁平,表面紅褐色、鹹褐色、黑色,長約2厘米,寬1.2厘米。頭部小,呈三角形。背部有兩對膜狀半透明翅膀。除去翅膀後,背部橙紅色,打結,近邊有壹條邊寬1 mm,棕褐色相間,呈打結狀排列。胸部多只腳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有光澤,每段邊緣附近有突起的小點。脆,骨折後腹部有淺棕色油狀粉末。氣如茴香,味微鹹。最好是均勻的,棕色的,油性的,無蟲蛀的。
九香蟲的化學成分14昆蟲體內含有脂肪、蛋白質和幾丁質。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櫚酸和油酸。壹部分脂肪酸是遊離的。它的氣味來自醛類或酮類,但無法分離。
15九香蟲的炮制最早記載於《本草綱目》,其炮制方法罕見[2]。
現在主要的加工方法有炒黃等[2]。
15.1九香蟲的加工方法15.1.1九香蟲取原藥材,去雜,篩去灰分[2]。
15.1.2爆炒九香蟲,將九香蟲洗凈,放入油炸容器中,用文火加熱,炒至香味四溢,顏色加深,取出晾涼[2]。
15.2成品特征九香蟲略呈六角形和扁圓形[2]。表面呈褐色或黑色,略帶光澤;腹部呈棕紅色或棕黑色[2]。易碎,破碎後帶有淺棕色夾雜物[2]。它有壹種特殊的氣味和鹹味。
炒九香蟲顏色加深,有香氣[2]。
15.3加工效果九香蟲雖然有“九香”之名,但實際上有壹種特殊的氣味,所以俗稱“打屁股”[2]。臨床上常炒後用,以除其腥味,還能增強溫陽之效[2]。常與白術、厚樸、香附等配伍。,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滯[2]。與淫羊藿、蛇床子、鹿茸等配伍。,用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2]。
15.4儲存方法:儲存於幹燥容器中,密封放置於通風幹燥處[2]。防潮防蛀[2]。
16九香蟲性味歸經絡。九香蟲鹹溫[2][1]。
《本草綱目》:“鹹,溫,無毒。”
新版本草:“味甘辛,氣微溫。”
入肝腎經【1】。
肝脾腎經[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入肝脾腎經。
新版本草:“入腎經。”
四川中醫記載:“入肝脾腎。”
17九香蟲的功效與主治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扶陽的作用[2]。
可用於治療胃脘氣滯、脹痛脹滿、脾腎虧損、腰膝酸軟、陽痿[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
膈滯、脾腎虧損、元陽不足:用九香蟲(半熟)、車前子(微炒)、老陳皮各四塊錢,白術(炒)五塊錢,杜仲(炒)八塊錢,研成粉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大如五子。每次壹元五分。早晚各服壹次。
①《本草綱目》:“治膈上腹部氣滯,脾腎兩虛,壯陽。”
②新版本草:“升陽益精。”
③現代實用中醫:“適用於神經性胃痛、腰膝酸軟、胸悶、精神不快所致的胸腔疼痛。與其他烈性藥物壹起服用時有效。”
九香蟲18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 ~ 2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煎服:3 ~ 6g【1】。
19註意陰虛陽亢者。
九香蟲的20種化學成分都含有九香蟲油,九香蟲油中含有硬脂酸、棕櫚酸和油酸;它的氣味來自醛類或酮類,還含有蛋白質。
體外試驗21九香蟲的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痢疾誌賀氏菌有抑制作用[1]。
22.附方(1)有益膈間氣滯,助肝腎虧損;九香蟲壹兩(半熟),車前四枚(略炒),陳皮四枚,白術五枚,杜仲八枚(炒)。頂好,蜜丸大如梧桐樹。每次吃五毛錢,鹽白湯或者鹽酒送來,躺著吃壹次還是可以的。(烏龍丸《取經妙方》)
②治療胸痛、脅痛:九香蟲三兩,全蠍二兩。研磨,蜜丸,每粒重壹美元。壹天兩次,每次半片。(吉林中草藥)
23藥典標準九香蟲23.1名稱九香蟲
九鄉沖
九香蟲
23.2來源本品為臭蟲科昆蟲九香蟲的幹燥體。l 65438+10月至次年3月捕獲,放入合適的容器中,用少許酒悶死,取出陰幹;或者在沸水中焯壹下,取出,幹燥。
23.3性狀本品略呈六角扁圓形橢圓形,長1.6 ~ 2 cm,寬約lcm。表面呈褐色或黑色,略帶光澤。頭部較小,與胸部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橢圓形,單眼1對,觸角5對,大部分已脫落。背部有兩對翅,外側1對基部堅硬,內側1對膜狀透明。胸部有三雙腳,大部分已經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段邊緣附近有突起的小點。酥脆,骨折後腹部有淺棕色包涵體。氣味特別,味道微鹹。
23.4鑒別:取本品粉末0.2g,加20ml石油醚(60 ~ 90℃)超聲20min,過濾,殘渣用石油醚洗滌3次,每次5ml,合並洗滌液和濾液,濃縮至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九香蟲對照藥材0.2g,用同樣方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然後取油酸對照品,加入石油醚(60-900°C)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金融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壹份。
2μ1,在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 ~ 90℃)-乙醚-冰醋酸(36: 9: 0.9)為展開劑,置於預先用展開劑飽和20分鐘的展開劑缸中,展開,取出,晾幹,在碘蒸氣中熏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3.5檢查總灰分含量不得超過6.0%(附錄ⅸ k)。
23.6應根據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方法(附錄X A)用熱浸法測定浸出物,以稀乙醇為溶劑,不得少於10.0%。
23.7九香蟲飲片23.7.1炮制23.7.1九香蟲去雜質。
23.7.1.1.1性狀、鑒別、檢查、提取同藥材。
23.7.1.2炒九香蟲去九香蟲,按炒法(附錄ⅱD)炒至有香味。
23.7.2性味與歸經鹹溫。歸肝脾腎經。
23.7.3功能主治:理氣止痛,溫中扶陽。可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軟。
23.7.4用法用量3 ~ 9g。
23.7.5儲存用的木箱應內襯油紙,以防潮濕和蟲蛀。
23.8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