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覺醒時代》劇中有哪些激動人心的場景?

《覺醒時代》劇中有哪些激動人心的場景?

戲劇《覺醒時代》中有許多激動人心的場景。

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出現,堪比壹本教科書,他由此進入現實。壹個小偷即將被當街斬首,所有人都趨之若鶩。小女孩在現場笑了。那些人走過去喊道:“二十年後,他又成了英雄。”

刀刃壹揮,人頭落地,鮮血染紅了大地。女人們把碗和硬幣交給劊子手,催促“趁熱蘸血”。最後,我變回了壹個人血饅頭。他們興奮地喊著“我兒子有救了”,滿意地離開了。老人們不在乎生死,說起刀法跟清朝壹樣快,真的不如1898年百日期間。壹個麻木、無知、食人生番的社會從銀幕上躍然而出。

這時,壹個背對刑場坐著的人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他是魯迅先生。以前看魯迅的《藤野先生與故鄉》,不太能理解藤野先生為什麽放棄醫學去搞文學,也無法深刻想象當時中國人的麻木。但看了這個片段,我深深明白,舊中國是永遠不可能靠先進的武器和壹套社會制度來拯救的。

如果人們的思想沒有被喚醒,人們的智慧沒有被啟迪,無論給中國多少科學家和醫生,都改變不了死氣沈沈的局面。只有從思想根源上覺醒,才能力挽狂瀾,這正是魯迅先生選擇的道路。

獨秀送他的兒子去法國學習。事實上,這個故事也彌補了許多歷史缺陷。比如歷史上陳獨秀沒有為他的兩個兒子送行。這個片段就像壹杯水,隨著情感和劇情慢慢升溫。

離別的擁抱,兩個少年從留法到赴刑場。陳獨秀望著兩個兒子遠去的背影,流下了眼淚,仿佛看到他們走向刑場——目光堅定,不慌不忙。作為父親,他非常愛他的兒子。作為為中國尋找出路的戰友,他也不得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