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古籍《岡底斯山海誌》中是這樣記敘的:聖湖瑪旁雍錯中有壹座廣財龍王的龍宮,龍宮中聚集了世間眾多的財寶。來到這裏朝聖的人,只要繞湖壹圈或者在湖邊能得到湖中的壹條小魚、壹塊小石頭、壹根飛鳥的羽毛便算是得到了龍王的賞賜。在佛教傳說中,認為瑪旁雍錯的湖水直接來自神山的融雪,是聖水,用它來洗浴能清除人們心靈上的五毒,肌膚上的汙穢,使人的心靈純潔。而印度教的故事則說,濕婆神與他的妻子烏瑪女神居於神山,烏瑪女神每天在瑪旁雍錯裏沐浴,所以湖水成了聖水。 傳說 關於瑪旁雍錯地傳說不勝其多。由於它與岡仁波欽壹道同為佛教、苯教、印度教所崇奉,所以被不同的宗教賦予不同的解釋和功能。
在西藏,早期的苯教徒稱它為“瑪垂措”,傳說湖底聚集了眾多的珍寶,於是以龍王之名“瑪垂”命名。瑪旁雍錯得名於11世紀在此湖畔進行的壹場宗教大戰,它在藏語中意為“永恒不敗之湖”。曲尼多吉所著《瑪旁雍錯概說》中是這樣介紹湖的形成的:瑪旁雍錯誕生之前,曾有壹位菩薩心腸的國王木崩,在去往叢林的路上看到樂人們生老病死的苦狀,便求教於其師:這些痛苦應屬賢明君子嗎?答道:應屬於所有蕓蕓眾生。國王便請教解除痛苦之法。答道:惟有布施。於是國王令人修了許多房子並邀請樂所有貧苦受難者為他們提供為期12年的溫飽。隨著燒飯的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陰便成就了壹個湖泊。 在印度,它的名字叫瑪那沙羅發爾--瑪那沙湖。在古老的印度經典中有這樣的記載:凡是身體觸到瑪那沙羅發爾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過的人,將走進勃拉馬的天堂;凡是飲過它的水,則將升上濕婆的天宮裏,並解脫百次輪回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