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郎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南北朝:佚名《木蘭詩》
譯文:走出去看壹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都很吃驚,征戰同行這麽多年,竟然不知木蘭是個女子。
2、巾幗
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清代:曹雪芹《芙蓉女兒誄》
譯文:剛烈的氣節,遭到暗傷,姑娘的悲慘超過竊神土救洪災被殺在羽野的鯀。
3、內人
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唐代: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譯文:無數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雲霄,傳到天上。
4、麗人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代:杜甫《麗人行》
譯文:三月三日陽春時節天氣清新,長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5、玉女
造天關,聞天語,屯雲河車載玉女。——唐代:李白《飛龍引二首·其二》
譯文:登上天門,去聆聽天上神仙的談話,坐上伴著祥雲的河車,載著美麗的仙女。
2. 關於文言文女子如何自稱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誌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借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壹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壹般人之母稱“媽媽”。
3. 文言文對老女人怎麽稱呼有兩種說法:老嫗和老媼。
1、老嫗 [ lǎo yù ] 老年婦女。
引用:明代·歸有光《項脊軒誌》: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翻譯: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裏居住過。
2、老媼 [ lǎo ǎo ] 老年婦人。
引用:明代·鄭之珍《鐵杵磨針》: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
翻譯:他路過壹條小溪,遇見壹位老婦人在磨鐵棒。
擴展資料
古文列舉:
1、《石壕吏》唐代:杜甫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翻譯: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妳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
2、《孫泰》未知:佚名
於時睹壹老嫗,長慟數聲。
翻譯:在這個時候,看到壹個老婦人連聲痛哭。
3、《孝丐》未知:佚名
舟雖蔽,頗潔,有老媼坐其中。
翻譯:小舟雖然很破舊,但是很幹凈。有壹個老婦人坐在裏面。
4、《上杭道中》明代:王佐(汝學)
兒童著屐行花底,老媼搖船傍岸隅。
翻譯:兒童穿著木屐行走在花朵之上,年老的婦人搖著船停靠在岸邊。
4. 用文言文對別人可以怎樣稱呼因為妳提了這個問題,我也學習了,特摘抄並整理他人的答案給妳,如有不明或者其他問題歡迎追問
第壹人稱:
男:我,於,余,吾,臣(對君王),朕(皇帝自稱),在下,區區,末晉(對前輩),小生(男子對女子),其(很少見,壹般都是第三人稱),學生(對老師)
女:妾,妾身,賤妾,奴家,小女子,吾,臣妾(對君王)
第二人稱(壹般好像不分男女吧):
子,汝,女(通汝),足下,若,而,乃,爾,爾等(復數),先生(對老師),陛下(對君王),老爺(對主人),卿,愛卿(君王對臣子)
第三人稱:
先生,老爺,彼,之,其等代詞
對別人稱呼自己的:
父親:家父,家君,家嚴
母親:家母,家慈
兒子:犬子,小兒
女兒:小女
對別人稱呼他的:
父親:令尊,令嚴
母親:令堂,令慈
兒子:令郎,令公子
女兒:令嬡,令愛
壹、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臺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後學,或稱自名。
三、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四、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五、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
六、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
七、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八、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
九、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十、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加壹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雲「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壹亡字,或雲「以前某某」亦可。
十壹、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十三、稱人之嶽父嶽母,曰令嶽令嶽母。向人稱嶽父母,曰家嶽家嶽母。見人之嶽父母,稱謂仿前。
十四、稱人之內侄,曰令內侄。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侄,甥,婿,曰敝內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十六、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或曰門生。
十七、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
十八、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
(附說)
壹、稱呼壹事,本甚繁雜,各地習慣,直接見面之稱,尤多不同,故難備載。本編僅錄其對外交際通常用者。
二、親戚之間,稱呼甚為微細,每有錯壹字而貽笑者。茲編本為舉要,專為常用,故不詳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