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垌冢的名稱由來

垌冢的名稱由來

關於“垌冢”之名由來的調查報告

垌冢是漢川市西北地區重要歷史文化名鎮,它的得名有壹千余年的歷史。而且與這裏古代的壹些墳墓有關。

垌冢因名的第壹種說法是相傳三國時期魏開帝曹操在兵敗赤壁後,曾在此作為冢。

第二種說法是這裏是楚國的墓地,楚國的宮女死後都集中葬於此,因此稱垌冢。

第三種說法是這裏在宋代出了壹名進士,名收同夫,卒後葬於此地,故曰同夫之冢,簡稱垌冢。

據清代同治年間編的《漢川縣誌》記載:明要農民趙義軍領袖張獻忠攻打到漢川,攻克垌冢後,見此有冢,即令將士挖掘,見墓中有碑,原來是楚國的宮妃埋於此地,發現壹些宮女屍內灌滿水銀,所以開棺時壹個個面帶潤澤,栩栩如生,隨之變色,由於尺體大多,張獻忠部退走後,當地人將這些女屍聚集在兩座大窯內掩埋了。

以上三種說法,據清代《漢川縣誌》稱:曹操建都許昌,卒後埋有七十二墳但均在鄴中(今河南湯陰東南),此外與鄴相距千裏,故其為謬說。所以第壹種說法已被古籍所否認。第二種說法和第三種說法是有史可查的,不過無論哪種說法成立與否,垌冢的歷史都將是悠久的,史書上稱,垌冢在古代“人煙輻輳,雙阜竦峙”,是壹處人口稠密,車水馬龍的地方,並有兩座很高的士冢。故清代漢川邑人成吟齊七律,形容了垌冢的景象:

玉氮江東已式微,香魂不返舊宮閨;

空山馬?無穹恨,秋雨秋風泣楚妃;

荒原秋草路層層,古跡蒼茫威廢興;

腸斷楚宮金粉盡,何人錯認魏西陵。

作為歷史有載的冢僅以上兩例,至於垌冢是否還有其他古冢,通過近些年的考古調查發掘,由於時過境遷,城鄉建設及地理變化的原因,考古工作者沒有找到埋葬宮女的那兩座大窯和同夫之冢,而於1986年在垌冢鎮旗桿村,發現壹處古代墓地,出土壹批唐代文物,其中青銅曲邊花鳥紋鏡壹件,權且作為垌冢有冢的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