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想定都鳳陽光宗耀祖 皇城外的安保到底有多嚴密?
作為明清兩朝皇宮的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自1420年明朝永樂年間建成以後,這裏壹直是皇帝和後妃們生活起居的場所。其實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之初,他曾有過打算將老家鳳陽作為都城的想法。而且不但想了,還這樣去做了,1369年9月的時候便開始進行修建皇宮,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並沒能修建完成,便宣布草草結束了。於是才有了後來南京宮城的改建,並直到北京紫禁城的建成。 因為紫禁城裏住的是皇帝和宮眷,還有大量的太監、宮女以及皇家工匠,同時裏面還有集天下之大成搜羅而來的各種珍寶和書畫古籍,因此紫禁城的防衛可以說異常嚴密。 ? 在紫禁城的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都派有重兵把守。對於守衛皇城的士兵,朱元璋早在1394年便有過指示:”自古至今,各朝皇帝差軍守衛皇城,務要本隊伍正身當直。上至頭目,下至軍人,不敢頂替。這等守衛是緊要的勾當,若是頂替,幹系厲害。「 ” 明朝時內皇城(即紫禁城)周圍***有40個哨位,每個哨位有士兵10人,晝夜值守。同時備有28個銅鈴,每天晚上起更以後,從第壹鋪開始發放銅鈴,由士兵搖著銅鈴沿著紫禁城壹個哨位壹個哨位的逐次傳遞。壹直傳到最後壹個哨位那裏保存,第二天天亮以後,由最後壹個哨位將收到的28個銅鈴交給第壹個哨位驗收。 到了明萬歷年間,皇帝依然覺得這樣的外圍安保不夠嚴密,於是重修《大明會典》時,將紫禁城周圍的巡邏次數,提高到了41次,代表執勤的銅鈴數也增加到了41個。同時還要求紫禁城的輪值官員由「 ”都督載革,改令五府僉書、侯、伯每夜壹員輪直”。 ? 清朝入關滅了明朝以後,扔將紫禁城作為皇宮禁地。同樣對紫禁城的安保極為重視。「 ”國初以八旗將士平定海內,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將,爰選其子弟,命曰侍衛,用備宿衛侍從,視古羽林、虎賁、旅賁之職。” 所以清朝守衛紫禁城四門的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中的貴族子弟,按日分班把守。守衛紫禁城的八旗子弟人數根據記載「 ”午門,護軍參領壹員,左右閱門籍(專門負責審查出入證件的人員)護軍二名,左右門護軍校各二名,護軍各13名。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護軍參領各二名,閱門籍護軍各二名,護軍各十八名。紫禁城四門內蹬道柵欄,護軍校各壹名,護軍各九名。” 這僅是紫禁城四門的守衛,在紫禁城周圍則有下五旗護軍各自輪流值守兩日,不過將明朝時的搖鈴換乘了傳遞木籌。到了清朝中期以後,還在靠近護城河內側,面向紫禁城分四組建了守衛房舍736間。這樣紫禁城便成為了真正的「 ”金城湯池”,飛鳥難渡的皇家禁地。 ? 紫禁城在外圍嚴密的安保下,別說尋常百姓難以靠近,就連皇帝裏的太監夜晚也不許出宮。紫禁城範圍內就是徹徹底底的禁區, *** 各部門也只能建在紫禁城所在的皇城範圍之外。紫禁城從天安門前廣場到被北面的雁翅樓畫出了壹個巨大的封閉禁區。 在紫禁城禁區內不管妳官位多高都不能擅自進入,並立有下馬碑,除了皇帝恩許以外,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只能步行 *** 進入。同時在紫禁城四門還設有紅杖,由護軍執杖端坐。皇帝特許親王以下從面前經過都不用起來行禮,凡是有未經許可,不報姓名擅自入內者,亂杖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