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與“魯”諧音,舊魯與李文白異讀,但現在魯已被淘汰(魯是李被淘汰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曾經是六安市和南京市六合區的不同讀法。從第六版開始,李的讀音被刪掉了。當地人還是習慣讀老音。
六安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武帝開國大典前121年的六安之國,六安之名由此開始。六安轄六縣,即今天的六安市境內。在唐朝,它屬於壽州和瀘州,舒城縣和唐生縣之間。元末設六安府,隸屬瀘州府,六安府位於六安城西側的江邊。
2007年初,高鐵沿線六安王墓的發現和發掘,震驚了國際考古界。
歷史上六安府有四個正門,分別是東門朝京門、南門德勝門、西門通濟門和北門武定門。此外,為方便起見,還有兩個側門,即城墻東南側的魁星閣和河西北側的方便倉門,方便倉門旁的鼓樓附近設置了州政廳,即當時六安的政府行政機構。
擴展數據
六安的地理位置
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長江和淮河之間,東鄰省會合肥和巢湖。安慶南部地區和湖北省英山、羅田縣;西鄰商城、河南固始;北與淮南接壤,與阜陽隔河相望。城市的邊界在東經115 20 '-16 5438+07 14 '和北緯31 01'-32 40 '之間。?
全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裏。東起舒城縣舒三鄉太平村,西至金寨縣西河鄉於家灣;南起霍山縣太平鄉掛龍尖,北至霍邱縣朱崗。江淮分水嶺,自西南向東西南北橫貫全市。
六安市西南陡東北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區域。山脈屬於大別山及其支脈。
大別山脈從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棋盤山進入,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把整個地區分為兩個盆地。境內的山脈分為兩段:壹段是西南段,歷史上稱為萬山;二、東段,歷史上稱為霍山,又稱淮陽山脈。
六安市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光、熱、水配合得很好。但由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冷暖氣流交匯頻繁,季風強度年年不壹,氣候多變,經常受水旱災害威脅,制約農業生產的因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