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論語》的譯註、註解***有多少種版本,要明確的書名與作者,最好有年份,謝謝。

《論語》的譯註、註解***有多少種版本,要明確的書名與作者,最好有年份,謝謝。

以下資料來自此網站:/view/19183.htm#4_4

關於《論語》的書,真是汗牛充棟,舉不勝舉。讀者如果認為看了《論語譯註》還有進壹步研究的必要,可以再看下列幾種書:

1、《論語註疏》——即何晏集解、邢昺疏,在《十三經註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襲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記》,可以參考,基本文文字出現於《校勘記》的,便在那文字句右側用小圈作標識,便於查考。

2、《論語集註》——宋朱熹(1130—1200年)從《禮記》中抽出《大學》和《中庸》,合《論語》、《孟子》為《四書》,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註》。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論,朱熹本人也是個客觀唯心主義者。但壹則自明朝以至清末,科舉考試,題目都從《四書》中出,所做文章的義理,也不能違背朱熹的見解,這叫做“代聖人立言”,影響很大。二則朱熹對於《論語》,不但講“義理”,也註意訓詁。所以這書無妨參看。

3、劉寶楠(1791—1855年)《論語正義》——清代的儒生大多不滿意於唐、宋人的註疏,所以陳奐(1786—1863年)作《毛詩傳疏》,焦循(1763—1820年)作《孟子正義》。劉寶楠便依焦循作《孟子正義》之法,作《論語正義》,因病而停筆,由他的兒子劉恭冕(1821—1880年)繼續寫定。所以這書實際是劉寶楠父子二人所***著。征引廣博,折中大體恰當。只因學問日益進展,當日的好書,今天便函可以指出不少缺點,但參考價值仍然不少。

4、程樹德《論語集釋》。此書在《例言》中已有論述,不再重復。

5、楊樹達(1885—1956年),《論語疏證》。這書把三國以前所有征引《論語》或者和《論語》的有關資料都依《論語》原文疏列,有時出己意,加案語。值得參考。

6、楊伯峻《論語譯註》。楊伯峻先生是壹位語言學家,在古漢語語法和虛詞的研究方面頗有建樹。楊伯峻先生的學術背景及其家學淵源,使他在註解《論語》《孟子》和《春秋左傳》等古籍時顯得遊刃有余。他的《論語譯註》註重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規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不但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更是普通讀者了解《論語》的壹本入門參考書。當然,《論語譯註》在今天來看也是瑕瑜互見的。

7、錢峻《論語淺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