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十日談》的作者和國籍

《十日談》的作者和國籍

《十日談》是壹部短篇小說集。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最早的代表作家、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薄伽丘的作品,是歐洲現代文學史上第壹部現實主義作品。寫在1384,寫在1353。這部小說簡潔生動。作品之初,10名青年男女為了躲避黑死病,住在佛羅倫薩鄉下的壹棟別墅裏,每人每天講壹個故事。在10天的時間裏,100個故事被依次講述,因此得名“十日談”。它反映了當時意大利廣闊的現實社會,反對禁欲主義,贊美男女之愛,反對等級特權,主張人類平等,揭露貴族的腐朽和愚昧,抨擊僧侶的虛偽和荒謬。大部分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中世紀民間傳說和東方民間傳說。在形式上,它突破了中世紀小說簡單的故事講述方式,在描寫自然風貌、勾勒人物性格、刻畫人物心理、雕塑形象等方面嘗試探索新的方式,對後來歐洲小說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作者風格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藝復興最早的代表人物之壹,是壹位熱衷於研究古籍的人文主義者,也是壹位通曉希臘語的學者。著有長篇小說《菲洛科洛》、史詩《特塞伊達》和《菲洛特爾特》、田園牧歌《亞梅托》、長詩《愛的幻影》、《自由靈魂的女神塔諾》等。他最重要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的觀點和早期人文主義的特點,如倡導復古文化,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肯定人有享受世俗幸福的權利,贊美人類的愛和歡樂等。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人文主義思想的狹隘,把個人幸福和個人利益視為至高無上的東西。這是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最初的思想成果。他與但丁、彼特拉克並稱為文藝復興早期的“三大大師”。

銀幕復制

電影《十日談》是根據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14世紀,意大利內戰頻仍,人人自危。講故事的薄伽丘為了他心愛的女人費梅塔不顧危險闖進了這座城市。但費梅塔對他的追求無動於衷,還編故事嘲諷薄伽丘。薄伽丘毫不畏懼,用自己的口才告訴費爾梅塔自己的真實感受,最終是真誠所致。薄伽丘最終以他機智的頭腦、感人的故事和執著的精神贏得了女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