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然而要陳述的,力求對後學者有所裨益。在以往書法家中,王羲之的書跡為各代人所贊譽學習,可作為效法的宗師,從中獲得造就書法的方向。王羲之書法不僅通古會今,而且情趣深切,筆意和諧。以致摹拓的人壹天比壹天多,研習的人壹年比壹年多;王羲之前後的名家手跡,大都散落遺失,只有他壹人的代代流傳下來,這難道不是明證嗎?試談其中緣由,簡要地敘說幾點。只看《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等帖,均為世俗所傳,是真書和行書的最佳範本。寫《樂毅論》時心情不舒暢,多有憂郁;寫《東方朔畫贊》時意境瑰麗,想象離奇;寫《黃庭經》時精神愉悅,若入虛境;寫《太師箴》時感念激蕩,世情曲折;說到蘭亭興會作序時,則是胸懷奔放,情趣飄然;立誓不再出山做官,可又內心深沈,意誌戚慘。正是所謂慶幸歡樂時笑聲溢於言表,傾訴哀傷時嘆息發自胸臆。豈非誌在流波之時,始能奏起和緩的樂章;神情馳騁之際,才會思索華翰的詞藻。雖然眼見即可悟出道理,內心迷亂難免議論有誤。因此無不勉強分體定名,區分優劣供人臨習。豈知情趣有感於激動,必然通過語言表露,抒發出與《詩經》《楚辭》同樣的旨趣;陽光明媚時會覺得心懷舒暢,陰雲慘暗時就感到情緒郁悶,這些部是緣於大自然的時序變化。那種違心作法,既背離書家的意願,也與實情不相符合。從書法原本來說,哪有什麽書體呢!
註:文中部分字讀音及字義
裨(bì? pí)
[ bì ]
益處:~益。無~於事(對事情沒有益處)。
[ pí ]
輔佐的;副:偏~。~將。
歟(yú)
箴(zhēn)
1.勸告;規誡:~言。
2.舊時壹種文體。是規誡性的韻文。
3.同“針”。
怫(fú)
形容憂愁或憤怒:~郁(郁悶氣憤)。~然。
懌(yì)
歡喜;高興。
暨(jì)
1.和;及;與。
2.到;至:~今。
3.姓。
貽(yí)
1.贈送:~贈。饋~。
2.遺留:~害。~患。
啴(tān? chǎn?tuō)
[ tān ]
1.〔~~〕a.形容牲口喘息,如“~~駱馬”;b.形容眾多盛大,如“王旅~~,如飛如翰”。
2.(嘽)
[ chǎn ]
1.〔~~〕形容安閑舒適,如“徒禦(徒步者,禦車者)~~,周邦鹹鼓”。
2.〔~緩〕和緩,如“其樂心感者,其聲~以緩”。
3.(嘽)
[ tuō ]
〔~喛(huàn)〕哭泣的樣子。
喛(huàn? yuán?xuǎn? hé)
[ huàn ]
1.愁:“我資不解書,下筆輒自~。”
2.古同“喚”,呼叫。
3.恐懼。
[ yuán ]
哀。
[ xuǎn ]
古同“咺”。
[ hé ]
〔啴(tuō)~〕見“啴3”。
睢(suī? huī)
[ suī ]
1.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早已湮塞,僅有上遊壹支流流入惠濟河。
2.睢縣,在河南。
3.見“恣睢”。
4.姓。
[ huī ]
1.張目仰視的樣子:~盱( xū )。
2.歡樂的樣子:揚袂~舞。
渙(huàn)
消;散:~散。
藻(zǎo)
1.藻類植物:水~。海~。
2.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如金魚藻、貍藻等。
3.華麗的文辭:辭~。
4.姓。
舛(chuǎn)
1.差錯:乖~。
2.違背:~令(違抗命令)。~馳(相背而馳)。
3.不順遂;不幸:命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