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壯族是什麽時候產生的?

壯族是什麽時候產生的?

壯族人主要居住在嶺南。嶺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有人類居住。先秦時期壯族屬百越駱越人和Xi甌人,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包括柳江縣柳江人、幹千人、來賓市麒麟山人和荔浦縣荔浦人。都安縣的幹巖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雞巖人,田東縣的墨錠洞人,靈山的靈山人等等。這些古人類居住的地區恰好是壯族先民的活動區域,也是今天壯族聚居的地區。有專家據此推測,不排除壯族人是這些古人類的後代。

先秦時期,廣西是駱越國,居住著百越的“駱越人”、“xi甌人”、“蒼梧人”。羅越國是嶺南壯族先民著名的方國。它最早見於《王輝逸周書》,其中提到了“路人”。曾在《逸周書·訓釋》中說“路聲近羅,疑是羅嶽。“路是鎖,這是對的。《逸周書》又名《周樹》,是先秦時期的壹部古書。大部分章節都是戰國時期的,裏面記載的商周事件肯定是原創的。在《呂氏春秋》的原味中,也有提到“之菌”。在漢代,高註意到:“國之名。細菌,竹筍。“羅月是壹個中文表達,意思是穿過山谷或鳥類,越南語倒過來就是羅月。

落月和Xi甌是今天壯族的兩個主要支系。它們已經存在了1000多年,創造了輝煌的稻作文明。今天,壯族人民所繼承的古老文化,又被甌人和駱越人以多種方式創造出來。羅創造的稻作文化、石鏟文化、龍母文化、青銅文化、銅鼓文化、華山文化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洛越人和蒼梧人、甌人壹起,最早在中國發明了水稻的人工栽培方法,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今天的南寧,已發掘出14個駱越人祖先留下的殼丘,從中出土了1萬年前的原石磨盤、石杵、石碾棒等礱谷工具。其中南寧亭子圩遺址出土的此類工具,經C14確定為11000年。s僅次於湖南道縣。壯族蒼梧部先民在12000-20000年前留下的碳化米粒,比江西省萬年縣的萬年米遺址早1000年。到了羅田時期,羅越人對中國農田的整治已經碩果累累,已經根據潮起潮落選擇農田。今天,無論華南哪個民族,大米都是最貴的。餐桌上的主食是米飯。以大米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大米系列、米線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湯圓系列、年糕系列、米花系列、飲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腸系列。副食豬雞鴨鵝也是大米的轉型。從旱地農區遷到嶺南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也放棄了小麥的種植,和壯族人壹起在飯桌上享受壯族先民創造的稻作文化。洛越人的這壹偉大貢獻與廣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