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丁前溪文言文閱讀答案

丁前溪文言文閱讀答案

1. 丁前溪文言文字詞解釋

丁前溪,是山東諸城人,家中富有囤有很多錢谷,是個喜好交遊、豪爽重義的人,他欽慕郭解的為人。

禦史行臺察訪他(讓他出來做官)。丁前溪不願做官逃離了家鄉,到安丘時遇到大雨。

(他)在旅館避雨。雨到中午還沒停止。

有壹年輕人出來,給他提供了豐厚的食物。壹會兒夜幕降臨,(年輕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飼料草餵養他的馬匹,伺侯得非常周到。

(丁前溪)問年輕人姓名,年輕人說:“我家主人姓楊,我是他的內侄(妻子弟兄的兒子)。主人喜好交遊,適逢他出門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

家貧不能給妳豐厚的招待,希望妳能見諒。”丁前溪問:“妳家主人以什麽為業?”(年輕人說)主人家沒有多的資產,只是每天靠設博場謀得少量的生活用品。

第二天雨仍然下個不停,(年輕人)給(丁)的供給絲毫不懈怠。到晚上鍘草餵馬時,餵牲口的幹草濕漉漉的,看起來極雜亂。

丁前溪對此很奇怪。年輕人說:“實話告訴您,家中貧困沒有什麽用來餵養牲畜,(這是)剛剛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來餵養您的馬匹)啊。”

丁前溪越發感到奇異,以為他的意圖是想得到他的錢財。(第二天,丁前溪)付錢,年輕人不接受,(丁)硬要給錢讓年輕人拿進去。

壹會兒,年輕人仍然將錢歸還給丁,(並)說:“娘子說了,我們並非以此(開旅館)為業來謀取生活。主人出門在外,曾經幾天都不帶壹文錢,您來到我家,怎麽能索要報酬呢?”丁贊嘆著告別。

(臨別)囑托年輕人說:“我是諸城的丁某,主人回來後,應該告訴他。得空時希望(他)光顧(我家)。”

(之後)幾年沒有消息。 (幾年後)正遇上災荒饑年,楊氏(處境)非常困頓,實在沒有什麽作為生計,他的妻子隨意勸他去投靠丁前溪,楊氏聽從了她妻子的話。

來到諸城,向守門人通報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記得此人,(楊氏)再三說起(以前的事)後(丁)才記起來。(丁前溪)連鞋也來不及提上就跑出歡迎,作揖行禮請客人進屋,見他衣服破爛,鞋子露著腳後跟,將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間(休息),又置辦酒宴款待他,恩惠禮節超出壹般。

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裏裏外外都很保暖。楊氏覺得丁很講義氣,可是心裏顧念著妻子,心裏不能不對丁前溪有些埋怨。

停留了幾天,(丁)始終不說贈別的話。楊氏內心非常急迫,告訴丁說:“(我心存)顧慮不敢隱瞞,我來時家中米不到壹升。

現在承蒙您赤誠相待,我本來很高興,可是我的妻子兒女怎麽辦啊?”丁前溪說:“這無須妳煩惱操心,我已經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寬心稍微再待幾天,我幫您解決盤纏。”

(丁)令仆人招來壹些博徒,讓楊氏不出力而向贏方抽頭為利,壹夜就得到百金,於是就送他回家。 回家見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鮮齊整,壹個小婢女在旁邊侍候。

楊驚訝地問這是怎麽回事,妻子說:“從您離開後,第二天就有車馬和仆人送來了這些布匹和糧食,堆滿了壹屋子,說是丁氏客人贈與的。又送來壹婢女,給我使喚。”

楊氏感動不已。從此他家過上小康生活,再不屑於從事以前開博場的職業了。

異史氏說,家貧卻好客,飲酒博戲、性情放蕩的人做這樣的事情大有人在。讓人驚異的,唯獨楊氏的妻子嗎?受到別人的恩惠而不回報的,難道還稱得上人嗎?然而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記的,丁前溪就具有這種品德啊。

2.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3. 蒲松齡《聊齋誌異》關於丁前溪的壹篇文言文,求翻譯

丁前溪,諸城縣人。

家裏錢糧豐足。好做俠義的事,羨慕郭解的為人。

禦史行臺訪察他,他逃走了。來到安丘縣,遇雨,進入旅店躲避。

雨下到中午仍不停止。有個年輕人到來,提供食宿充足很是盛情。

後來天晚,丁前溪就在這家住下來,年輕人用草料餵牲口,供給食用周到。問年輕人姓名,年輕人說:“主人姓楊,我是他的內侄。

主人好交朋友,恰好到別處去,家裏只有主婦在。貧窮不能使供客的物資豐厚,望能原諒。”

問起主人以何為業,原來家裏沒有資產,只是每天設賭局,來謀得壹升半鬥。第二天,雨仍然不停,而年輕人供給並不懈怠。

到了晚上,鍘草。草捆是濕的,和以前的差別極大。

丁前溪感到奇怪。年輕人說:“實話告訴妳:家裏貧窮沒有餵牲口的東西,那只是女主人剛從屋上撤下來的茅草。”

丁前溪越發感到奇異,認為他們是想得到些報償。天亮了,丁前溪把錢付給年輕人,年輕人不接受;堅決付給他,年輕人(才)拿進屋去。

不久就出來了,仍然把錢還給客人,說:“女主人說:我們不是以此為業來謀取錢財度日的。主人在外面,曾經幾天不帶壹個錢;客人到我們家,怎麽就索取報償呢?”丁前溪嘆息稱贊著離去。

囑咐說:“我是諸城縣的丁某,主人回來,應該告訴他:有空時希望他能來看我。”好幾年沒有通消息。

有壹年遇上大饑荒,楊某生活很困難,無法生活下去。楊妻隨便勸楊某去見丁前溪,楊某聽了她的話。

來到諸城縣,經守門人通報了姓名。丁前溪完全記不得了,經過述說他才想起來。

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0333630趿拉著鞋跑出去來,拱手行禮把客人讓進門。看見客人衣服破爛鞋露腳跟,讓他待在溫暖的屋子裏,設宴款待他,對他尊崇禮遇不同尋常。

第二天,為楊某縫制衣帽,穿上後裏外溫暖。楊某認為丁前溪很講情誼,但想起家裏境況就增添許多憂愁,心胸狹窄不能沒有壹點兒埋怨。

住了幾天,主人絲毫不提饋贈送別的事。楊某心中焦急,對丁前溪說:“不敢隱瞞:我來的時候,家裏米不足壹升。

今天受到真誠相待,當然快樂;但不知妻子怎樣了 ”丁前溪說:“這個妳就不必煩惱憂慮,我已經替妳料理好了。望妳寬心稍事停留,(我)將要資助妳些路費。”

就派人奔走招集賭徒,使楊某坐等抽頭兒,過了壹夜得百兩銀子,丁前溪才送他回家。回到家看見妻子衣服鞋子鮮亮整潔,有小丫頭侍候著。

驚訝地詢問這是怎麽回事。楊妻說:“自從妳離開之後,第二天就有車夫送來布匹糧食,把屋子都堆滿了,說是姓丁的客人贈給的。

又贈婢女壹人,聽我使喚。”楊某感動得難以自持。

從此過上了小康生活,不屑於操舊業了。異史氏說:“貧窮而好客,飲酒賭博輕浮浪蕩的人多能做到;最奇異的,惟獨楊某之妻。

接受過人家的恩惠而不報答,難道是人嗎?但不忘報答壹頓飯的恩德,丁前溪應該是有這種品質的人吧。

4.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5. 文言文擴展閱讀《曳尾塗中》的答案

原文: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譯文: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壹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

6. 初中文言文王守壹的翻譯及習題答案

王守壹

唐朝貞觀初年,洛陽城有個平民百姓叫王守壹,自稱是終南山人,經常背著個大壺賣藥,有人求他買藥買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趕著沒病的人送給他藥,這人十天後必定染上重病。有個叫柳信的,祖祖輩輩住在洛陽,他家有萬貫財產,卻只有壹個兒子。兒子成年後,忽然在眉頭生出個肉塊。多次讓人治療,肉塊也不能除掉,聽說有這麽個王守壹,他便親自登門祈求,請到家裏後,便叫出兒子讓他看。王守壹先點上香,叫人擺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麽壹樣,然後才從藥壺裏取出壹丸藥。用嘴嚼壹嚼攤敷在肉塊上,又叫擺上酒肉筵席。不多時,肉塊破了,有壹條小蛇露出來掉在地上,長約五寸,五彩斑斕,漸漸長到壹丈左右長。王守壹把筵席上擺的酒喝光了,對著蛇呵叱壹聲,那條蛇便騰空躍起,頓見雲露繚繞天色昏暗。王守壹忻然自得地騎著蛇飛去,不知飛到了什麽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飯後,也總喜歡捧著自己的肚皮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有壹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蘇東坡當年的口吻聲氣問周圍的人:“妳們可知道我肚子裏裝的是什麽?”這問題壹出,可就熱鬧了,有說滿腹文章的,有說滿腹經綸的,有說腹藏十萬甲兵的,有說腹中包羅萬象的,總之,都是惟恐馬屁拍得不夠響。可不知怎的,左宗棠這回卻拗著勁,對那些恭維的話無動於衷,腦袋瓜搖了又搖。帳下有位小營官在家鄉原是個放牛伢子,他憑著樸素的直覺,大聲說:“將軍的肚子裏,裝的都是馬絆筋。”左宗棠壹拍案桌,跳起身來,誇贊他講得太對了。這小鬼就憑壹句正點的話,破格提拔。湖南土話稱牛吃的青草為“馬絆筋”。左宗棠生於古歷壬申年,屬猴,但他最喜歡的卻是牛,喜歡牛能負重行遠,為此他不惜詭稱自己是牽牛星降世。這話可不是說著好玩的,他在自家後花園裏,專門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壹個,樣子酷似牛郎和織女,此外,還雕了壹頭栩栩如生的石牛,置於壹旁

7. 李文定報德文言文閱讀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報德

李文定公家甚貧,同巷李生,每推財以濟之。公感其意,拜為兄。尋舉進士第壹,李生遣人奉書通殷勤①,公口謝之而已,不答。書生慚,謂公挾貴忘舊,遂不復相聞。

後十年,公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義,願授壹官,以報其德。詔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公與敘舊好,且謝曰:“昔日周旋③,極不敢忘,幸被誤恩④,乃獲所願。”

眾然後服公性度弘遠⑤,非狹中淺見之人所能度。

[註釋]①通殷勤:敘述懇切深厚的友誼。②周恤:照顧,接濟。③周旋:交往,交際。這兒引申為照顧,接濟。④幸被誤恩:幸好被皇上錯誤地施與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這是自謙的說法。⑤性度弘遠:性情氣度弘大長遠。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謂公挾貴忘舊 ( )

(2)極不敢忘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進士後,為什麽對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謝之而已”?

4.李文定是壹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寫信給州府官員,讓他們(派人)護送李生到自己的處所

3、因為當時無法用行動來報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圖報,氣度弘大

8. 柳晟,河中解人

柳晟,河中解人。六世祖敏,仕後周為太子太保。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卿。晟年十二,居父喪,為聞孝。代宗養宮中,使與太子諸王受學於吳大瓘並子通玄,率十日輒上所學。既長,詔大瓘等即家教授。拜檢校太常卿。

德宗立,晟親信用事。朱泚反,從帝至奉天,自請入京師說賊黨以攜沮之,帝壯其誌,得遣。泚將右將軍郭常、左將軍張光晟皆晟雅故,晟出密詔,陳禍福逆順,常奉詔受命,約自拔歸。要籍朱既昌告其謀,泚捕系晟及常外獄,晟夜半坎垣毀械而亡,斷發為浮屠,間歸奉天,帝見,為流涕。乘輿還京師,擢原王府長史。吳通玄得罪,晟上書理其辜,其弟止曰:「天子方怒,無詒悔!」不聽。凡三上書,帝意解,通玄得減死。

晟累遷將作少監,以護作崇陵,封河東縣子,授山南西道節度使。府兵討劉辟還,未叩城,復詔戍梓州,軍曹怒,脅監軍謀變。晟聞,疾驅入勞士卒,既而問曰:「若等何為成功?」曰:「誅驕不受命者。」晟曰:「若知劉辟得罪天子而誅之,奈何復欲使後人誅若等耶?」士皆免胄拜,從所徙。入為將作監。使回鶻,奉冊立可汗,逆謂曰:「屬聞可汗無禮自大,去信自強。夫禮信不能為,何足奉中國乎?」可汗諸貴人愕然駭,皆跪伏成禮。還為左金吾衛大將軍,爵為公。卒,年六十九,詔從官臨吊,贈太子少保。

晟敏於辯,下士樂施,唯自興元入朝,貢獻不如詔,為禦史中丞盧坦所劾,憲宗以其賢,置弗暴雲。

9. 李崇矩,字守則.文言文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4.C(直:通“值”,價值)

5.C(①是說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現李崇矩采用懷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財物遺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誤。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這裏的“遺”應該翻譯為“贈送”,不是“遺落”)

7.(1)我與史公得到後漢的厚恩,同心盡力,***同輔助王室,但(由於)被奸邪構陷,史公最終遭到大禍,我也僅僅免於壹死。(註意“戮力”“獎”“構”“罹”的翻譯,註意“為……所”被動句式)

(2)趁機上書皇上:“上黨是我的故鄉。我的父親還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讓我護送靈柩回到京師。”(註意“因”“槁”“願”“櫬”的翻譯,註意判斷句式)

參考譯文:

李崇矩字守則,是潞州上黨人。年幼時孤貧,有善行,為鄉裏人所推服。漢祖在晉陽起兵,駐紮在上黨,史弘肇當時任先鋒都校,聽說崇矩的名聲,召來任為親吏,乾祐初年,史弘肇總領禁兵兼任京城巡檢,常常殘殺軍民,身邊的部屬害怕,慢慢都離開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發謹慎。弘肇被誅殺時,得以身免。

周太祖與弘肇向來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後,訪求弘肇的親屬故交,找到崇矩。對他說:“我與史公得到後漢的厚恩,同心盡力,***同輔助王室,但(由於)被奸邪構陷,史公最終遭到大禍,我也僅僅免於壹死。妳是史氏家的故吏,請妳替我尋找他家的近屬,我要憮恤他們。”崇矩推薦史弘肇母親的弟弟福。崇矩歷來主持他家家事,把財產都收集攏來交給福,周太祖贊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軍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亂,任命崇矩率領龍捷、驍武左右射禁軍數千人駐屯河陽,率領所部進攻大會砦,攻克下來,斬敵五百人。改任澤、潞南面行營前軍都監,與石守信、高懷德、羅彥瑰在碾子谷***同大敗李筠的部隊。澤、潞平定時,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圖冊,管理府庫。趁機上書皇上:“上黨,是我的故鄉。我的父親還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讓我護送靈柩回到京師。”皇帝答應他的要求,賞賜很多。部隊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張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為右監門衛大將軍。

開寶初年,跟從皇帝征伐太原。軍隊班師回朝途中,任命崇矩為後殿。駐紮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醫診治,命他乘涼車回京城。崇矩叩頭說:“涼車是天子的座車,讓我乘坐此車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堅決謝絕得免。

太平興國二年夏天,黃河河防常常決口,詔令崇矩乘驛馬從陜到滄、棣,巡視河堤。這年秋天,出京任邕、貴、潯、賓、橫、欽六州都巡檢使。不久,改任瓊、崖、儋、萬四州都巡檢使,部下軍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壹***值錢數百萬,全部分給軍士們,他們才被感動。當時黎賊擾亂,崇矩到他們的洞穴壹壹加以撫慰,把自己的財物贈送給酋長,黎人都感德歸附。換任回朝,授任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軍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終年六十五歲。追贈太尉,贈謚號為元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