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興平博物館在哪裏?

興平博物館在哪裏?

興平博物館(文廟)位於興平市仙門街明代文廟內,占地3700平方米。博物館成立於1986。博物館內的文廟大成殿,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正殿坐北朝南,東西長22.70米,南北寬18.35米。五間寬,四間深,歇息山頂,琉璃瓦鋪成。從古建築的形制和內部結構來看,保留了金元時期的藝術特色,是我省保存完好的文廟。1992年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平博物館現有文物1949件(組),其中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20件,壹般和未分類文物1925件。位於大成殿前的隋代何若儀碑是國家壹級書法藝術碑,有蔡京題字和題字。兩邊的銘文嚴謹、古樸、精致,都是上品。此外,西漢的陶豬和唐代的十二生肖銅鏡也是館內珍品。

興平博物館籌建期間,從民間征集並由政府調撥各類文物1990件,初步形成了收藏體系。館內文物1990件,從史前到民國,以漢代居多。藏品種類繁多,有陶器、青銅器、鐵器、碑刻、錢幣、金銀器皿等藝術品和日用品,其中不乏珍貴文物。此外,館藏古籍壹萬余冊,種類齊全,涉及經、史、書、集、軍、醫、誌、譜等。

1983至2008年,大成殿及東、西展廳先後舉辦了“興平歷史文物展”、“徐青水墨遺存及書畫作品展”、“現代對聯大師名家書畫作品展”、“興平古代大型宗教造像展”、“何先生書畫展”、“世界”等展覽,接待觀眾654.38+0.5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文廟大成殿,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寬五間(22。7米)、四深(18。35米),在山頂休息。屋頂中間有壹座丹珠沖樓,兩端有平板玻璃吻。屋頂坡度平緩,鬥拱用料巨大。鬥拱前檐壹鬥三升,造成柱頭雙刃;東西拱和後檐有鬥三升,給壹對拱和壹個昂,柱頭分開。列高為3。82米,直徑0。47米,土坯墻,外用草泥,明清屢修。近年來,經過維修和粉刷,大成殿雕梁畫棟,氣勢磅礴。在造型和內部結構方面,它保留了金元時期的詳細技術。整個建築端莊典雅,具有早期風格。是我省保存完好的文廟。《人民日報》海外版全面推薦,1986年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大成殿前,有壹座全國著名的書法紀念碑——隋若儀碑。該碑為宋徽宗禦景碑,有蔡京題字。碑文模仿了宋徽宗·趙霽的“薄金身”。兩側碑文精煉、古樸、嚴謹,是碑的精華。另外還有兩座明鐵焦爐,壹對北魏石獅,以及東晉羅星石和明星石明團。集《清·祈雨感應碑》小篆,字體典雅美觀,是著名的篆書碑。

大成殿內陳列著十余尊唐、明時期的大型雕像,包括安詳的鐵城神、端莊的銅關羽、平和的玉老先生、微笑的銅彌勒佛、慈善善良的銅觀音等。,確實是鑄造和雕刻藝術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