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陳水雲的主要論文

陳水雲的主要論文

1.《樂記》情感論辨析,《湖北大學學報》1991年增刊號。

2.論諸葛亮的政治思想及其形成原因,《湖北大學學報》1992年增刊號。

3.春秋雅俗樂之爭與當代文藝學發展方向的思考,《通俗文學評論》1994年第4期。

4.“士”與戰國時期的傳播藝術,《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5.先秦時期的“說”詩方式,(臺北)《孔孟月刊》42卷第6期(2004年3月)。

6.先秦時期詩歌的傳播,《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6期。

7.古典意境的符號學詮釋,《東方叢刊》1993年第4期(廣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版)。

8.隱逸·山水·士人審美心態,《湖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9.審美感應與山水文化,《湖北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10.漢語與山水詩的造境,(臺北)《國文天地》第210期(2002年11月)。

11.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小道”,(香港)《學術前沿》2004年第9期。

12.張問陶詩歌思想的發展,《張問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三峽出版社2002年6月)。

13.杜濬與清初遺民詩學,《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20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4.王漁洋的神韻說與王維的山水詩畫,《王維研究》第四輯(遼海出版社2003年版)。

15.葉燮論杜詩,《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第4期。

16.論晚明小品的世俗性,《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17.論晚明山陰祁氏女性文學群體,《2006明代文學論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8.合理有序地利用文化遺產,《光明日報》(理論周刊)2005年10月13日。

19.網絡文學的審美品位,《光明日報》(網絡周刊)2000年5月10日。 1.清人對清真詞的解讀,《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

2.清初詞壇的“尊柳”與“抑柳”,《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詞學》第十五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論叢》中華書局2006年版。

3.唐五代詞與清代的詞學論爭,《唐代文學研究》第十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柳永詞在清代的傳播與清代詞學觀念的轉變,《柳永新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杜甫與“詞中少陵”,《杜甫研究學刊》2003年第3期。

6.稼軒風在清初的“回歸”,《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7.唐宋詞籍在明末清初傳播述略,《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8.雲間派接受唐宋詞之“進路”——以陳子龍、蔣平階、宋征輿為例,《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論叢二編》中華書局2007年版。 1.崇禎末年至康熙初年的詞學思潮,《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2.評康熙時期的選詞標準,《武漢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6期。

3.論康熙年間詞學的南北宋之爭,《中國韻文學刊》1998年第2期。

4.文學傳統與納蘭性德的詞學思想,《渤海學刊》1998年第1期。

5.臨桂派詞學思想的發展,《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6.浙派詞學與中國傳統美學精神,《東方叢刊》1999年第4期。

7.清代詞學尊體與古代文學價值觀,《黃岡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8.嘉慶年間詞學思想的新變,《武漢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9.康熙年間詞學的辨體與尊體,《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10.張惠言的詞學與易學,《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6期。

11.論康熙年間河南詞人群的詞學思想,《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3 期。

12.論同光之際江浙詞壇的詞學思想,《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13.清代詞學的詩學化,《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5期。

14.論道光時期的浙派詞學,《孝感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15.浙西詞派與宋詞在清代的傳播,《文學評論》2000年青年學者專號。

16.道光年間詞學思想的發展,(臺灣)《中山人文學報》第11期(2000年10月)。

17.清代詞學與杜甫的詩歌思想,《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心《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0期。

18.謝章鋌與浙派,《人文論叢》2001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19.陳廷焯“沈郁”說與古代的詩學傳統,《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第2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六輯(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2月版)。

20.清代的“詞史”意識,《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2期。

21.道光年間詞學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春之卷)。

22.常州派與近代詞學中的解釋學思想,《求是學刊》2002年第5期。

23.《雲韶集》與陳廷焯初期的詞學思想,《湖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24.20世紀清代詞學文獻整理述略,《古典文學知識》2002年第5期。

25.清初詞學的話語建設,《齊魯學刊》2003年第3期。

26.陳廷焯的師友交往與詞學立場的轉變,《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27.嘉、道以來“聲律詞派”的發展及其詞學成就,《中華文史論叢》第7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三屆國際暨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高雄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2004年7月版)。

28.清代的詞籍出版與詞學中興,(臺中)《中國文化月刊》第278期(2004年2月)/《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論叢》中華書局2006年版。

29.清代詞學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光明日報·文學遺產》2004年4月7日。

30.乾嘉學派與清代詞學,《文藝研究》2007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9期。

31.納蘭性德文學接受述論,《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第2期。

32.鹹、同時期淮海詞人群體綜論,武漢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1. 劉永濟與傳統詞學的現代化,《長江學術》第3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葉恭綽論詞及其對現代詞學的貢獻,《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3.劉永濟《詞論》與《文心雕龍》之相關性考辨,《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1期。

4.胡適與20世紀的中國詞學,《武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5.從傳統到現代的詞學傳型——俞平伯家族的詞學史,《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第2期。

6.論晚清常州詞派尚“澀”,《東方叢刊》2005年第4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

7.南社論詞之兩派及其詞學史意義,《文與哲》(臺灣中山大學中文系)第七期(2005年12月)。

8.趙尊嶽《明詞匯刊》的學術價值,《明代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9.劉永濟與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遺產》2003第第6期。 1.《白雨齋詞話》在20世紀的回響,《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2.二十世紀大陸地區清代詞學文獻整理述略,《書目季刊》36卷第2期(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9月版)。

3.1900~1919年的清詞研究,《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1期。

4.1919—1929年的清詞研究,《清代學術研究通訊》(高雄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主辦)第7輯(2004年3月)。

5.1930-1949年清詞的總體研究,(臺北)《漢學研究通訊》2003年第3期。

6.近五十年來港臺地區納蘭性德詞研究述評,《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7.近二十年來大陸地區清詞研究述評,《人文論叢》2004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8.最近二十年來港臺地區清詞研究述評,(臺北)《書目季刊》2004年第3期。

9.近二十五年來納蘭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原載《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

10.20世紀清詞研究的現代化進程,《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4期要目輯覽。

11.二十世紀的清代女性詞研究,《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第1期。

12.二十世紀的明詞研究,《中州學刊》2003年第6期。

13. 明詞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訊》第六輯(臺北樂學書局2003年12月版)

14.蔣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5.顧春研究的世紀回顧,《滿族研究》2005年第2期。

16.近現代詞學史上的納蘭詞研究,《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學術綜述:

1.二十世紀大陸地區清代詞學文獻整理述略,《書目季刊》36卷第2期(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9月版)。

2.1919—1929年的清詞研究,《清代學術研究通訊》(高雄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主辦)第7輯(2004/03)。

3.劉永濟與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遺產》2003第第6期。

4.1930-1949年清詞的總體研究,(臺北)《漢學研究通訊》2003年第3期。

5.近五十年來港臺地區納蘭性德詞研究述評,《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6.近二十年來大陸地區清詞研究述評,《人文論叢》2004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10)。

7.最近二十年來港臺地區清詞研究述評,(臺北)《書目季刊》2004年第3期。

8.近二十五年來納蘭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原載《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

9.二十世紀的清代女性詞研究,《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第1期。

10.二十世紀的明詞研究,《中州學刊》2003年第6期。

11. 明詞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訊》第六輯(臺北樂學書局2003/12)

12.蔣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3.顧春研究的世紀回顧,《滿族研究》2005年第2期。

14.近現代詞學史上的納蘭詞研究,《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5.北美地區中國詞學研究述評,《漢學研究通訊》2014年第4期(2014/11)

16.北美地區中國文學性別研究述評,《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2》

17.近五十年來港臺地區八股文研究之述評,臺灣研究所集刊2015(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