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今天指的是壹種大氣現象。在古代,祖先並不知道這種現象,還以為是巨獸。它是壹種像“虹”、“虹”、“霧”壹樣的妖獸,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古籍中記載,霾獸以“土、木、竹、石”為食,常與霧同時出現,故稱“霾”。
這個詞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現。這個詞的發明者很有幽默感:壹只狡黠的靈貓睜大眼睛,赤著腳在沙沙的雨聲中行走。
商代甲骨蔔辭多為甲骨文,與霾有關的甲骨文說:霾難辭其咎。霧霾對人不好。在這裏我們只能崇拜壹次古人的智慧。在《詩經》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把霧霾看做“終風霧霾”的,也就是說,大風把空氣中的土氣降低了很多。
屈原在《楚辭》中將霾等同於葬,意為藏於土中。霾,壹種天氣狀況,早在正史就有記載。如《晉誌》中記載如下:“凡天地有霧塵者,已在初十、初五,或壹月,或壹時,雨無衣土,謂之霾。”可見,霾在晉代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
霧霾天氣:
霾是霧和霾的結合。霧霾在城市很常見。我國很多地區將霧和霾結合起來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霾天氣”。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和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的細顆粒物(PM2.5)。壹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能力,細顆粒物濃度就會不斷積累。此時,如果受到靜穩天氣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今年5438年6月+10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只有五天不是霧霾天。據報道,中國500個最大的城市中,不到65,438+0%的城市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全球65,438+00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7個在中國。
2014,65438 10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列入2013年自然災害。2014年2月,應對霧霾汙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削減燃煤、嚴控車輛、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管理等方面采取重大措施,聚焦重點區域,嚴格考核指標,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切實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