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薜蘿藏虺怎麽讀

薜蘿藏虺怎麽讀

薜蘿藏虺讀法是bìluócánghuǐ。

薜蘿藏虺

薜蘿藏虺,漢語成語,拼音是bìluócánghuǐ,意思是指薜蘿蔓草交纏蕪雜,其中卻藏著虺蟲蛇蠍,讓人森然驚懼且防不勝防。

清代文學家張潮所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幽夢影》。原文為:“壹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臺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知識拓展:

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龍的壹種,以爬蟲類的蛇作模特兒想象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出自南朝時期著作《述異記》。

裘士京先生認為:“(蟠虺紋)是與蟠螭紋相似,但圖案稍簡化而龍體更鮮明的(龍)紋飾。”;馬承源先生認為:“蟠虺紋就是盤曲的小蛇的紋飾。”蜥蜴之蜥,古籍中或記作‘虺’。《詩·小雅·正月》:“胡為虺蜴”,歷代註家均認為即蜥蜴。

由是可見,‘虺’,‘蜥’二字古相通用。而虺,乃是古代漢族傳說中著名的山林鬼物,其原型原來是蜥蜴。何新先生《談龍說鳳》壹書中認為:“龍的原型來自遠古的灣鱷,及蜥蜴類動物,並且得到文獻與考古文物等多方面的證據的支持。

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語言分析(尤其註意分析保存在古文獻中的活語言,即口語資料),來構建新的理解和解釋方法。此學說已被相當多的人所接受。

隨後何新先生古生物學的證據,古歷史地理學的材料,以及古文獻的記載,提出:“古中國的大陸及海洋上,確曾存在過壹種令人恐怖的動物,它其實就是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所謂的‘龍’的生物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