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印譜是鑒賞家將其搜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我國的印譜起源於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德於1572年編輯的《集古印譜》,這套印譜壹***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的玉印150余枚,銅印1600枚。顧從德的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後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動。《集古印譜》出版後的第三年,也就是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這套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2
二;20余印,銅印增加到3200余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題列編排、用箋規格、譯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為以後的印譜形制奠定了基礎。
三;常見印譜分原鈐本、翻刻本、影印本三種,除此之外還有壹種繪本印譜更為珍貴罕見。這種印譜壹般都為印稿設計集成(即在印章篆刻前作者的設計稿)當為印譜祖本,只此壹件流傳至今者鳳毛麟角,而故宮博物院藏《元音壽牒》以緙絲制作並無印章流傳,制作時作為宮廷賞玩之物,存世孤本坊間極難得壹件。除此之外尤以原鈐本(手拓印譜)收藏價值最高。壹方面,古代印譜由於用紙、編輯和印制極其考究,本身就是古籍善本;更由於手工鈐印,其拓譜不易所造成的存世量之罕,成為壹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壹般多則幾十本,少則孤本存世,因此具有極大的文獻史料和文化遞藏價值。印譜收藏尤以名家藏印譜和名人印集為貴,前者可以看到印章收藏大家的藏印全貌,後者可供欣賞之外,更對書畫名家的作品鑒定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