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日學者《文心雕龍》學術討論會論文選輯(合譯)《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二輯。
2.吉川幸次郎《中國詩史》(合譯)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6年12月;修訂譯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3.小尾郊壹《中國文學中所表現的自然與自然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
4.王水照等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合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 月。
5.小野四平《中國近代白話短篇小說研究》(合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6.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詩概說》(合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4月。
7.山口守《巴金試論——<家>的結構》《日本學者中國文學研究譯叢》第壹輯,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
8.小野四平《短篇白話小說“三言”中的戀愛《明清小說研究》1990年第壹期。
9.垂永英彥《李清照的創作》《古典文學知識》1990年第六期。
10.小野四平《“三言”中的宋代公案小說》《明清小說研究》1995年第壹期。
11.金文京《高麗本<孝行錄>與“二十四孝”》《韓國研究論叢》第三輯,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12.齋藤茂評陳尚君著《唐代文學叢考》書評《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99》,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13.深澤壹幸《李商隱與〈真誥〉》(校)《中國文學研究》第三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14.田中謙二《歐陽修詞論》《中國文學研究》第六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15.戶崎哲彥《唐代的禘祫論爭及其意義》(校)《中國文學研究》第六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16.川合康三《李賀和他的詩》(校)《中國文學研究》第六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17.東英壽《關於歐陽衡的〈歐陽文忠公全集〉——中華書局〈歐陽修全集〉底本選擇的問題》(校)《新宋學》第二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11月;東英壽《復古與創新——歐陽修散文與古文復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18.內山精也《蘇軾次韻詞考——以詩詞間所呈現的次韻之異同為中心》(校)《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內山精也《傳媒與真相——蘇軾及其周圍士大夫的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19.村上哲見《張子野詞論》《中國文學研究》第八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