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籍寫的《秋思》 原文

張籍寫的《秋思》 原文

壹、《天凈沙·秋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走來壹匹孤獨的瘦馬。

夕陽已經朝西落下,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天涯。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壹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壹、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壹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壹幅畫***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壹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壹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壹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雕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壹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壹種淒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壹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壹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裏,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仿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壹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沈沈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沈,撒下淒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壹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壹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淒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壹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壹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沈,但卻反映了當時沈悶的時代氣氛,具有壹定的社會意義。另壹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壹分則太長,減之壹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壹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壹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壹個風塵仆仆的遊子,騎著壹匹瘦馬,迎著壹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壹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於遊子為什麽飄泊到這裏?他究竟要到哪裏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象。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壹字壹詞,壹字壹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並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幹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壹個統壹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遊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象得到,並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於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壹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壹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壹派灰暗,壹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壹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壹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壹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誌。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淒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這種淒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淒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壹體了。“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於壹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傑作。

《天凈沙》壹曲,篇幅雖短,卻為極多人所知曉,不失為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劃出壹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起首三句為鼎足對,壹連推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這裏,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壹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昏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斷腸人”浪跡天涯的濃烈的羈旅愁懷。

二、《天凈沙·秋 》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壹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壹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壹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壹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壹篇寫秋傑作。

三、馬致遠其他詩詞。

馬致遠同時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寫景作如《秋思》,如詩如畫,余韻無窮。他的嘆世之作也能揮灑淋漓地表達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將,他雖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為主,他的語言熔詩詞與口語為壹爐,創造了曲的獨特意境。

[雙調]壽陽曲 瀟湘夜雨

漁燈暗,客夢回,壹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裏,是離人幾行情淚。

[雙調]壽陽曲 煙寺晚鐘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雙調]壽陽曲 山市晴嵐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壹竿殘照裏,錦屏風又添鋪翠。

[雙調]壽陽曲 遠浦帆歸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雙調]壽陽曲 漁村夕照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堤數聲漁唱,掛柴門幾家閑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

[越調]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南呂]四塊玉 嘆世三首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壹具牛,飽後休。

佐國心,拿雲手,命裏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壹片綢,暖後休。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後休。

[南呂]四塊玉 天臺路

采藥童,乘鸞客,怨感劉郎下天臺。春風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見開,命薄的窮秀才,誰叫妳回去來。

[南呂]四塊玉 潯陽江

送客時,秋江令,商女琵琶斷腸聲。可知道司馬和愁聽。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南呂]四塊玉 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亂。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

[南呂]四塊玉 巫山廟

暮雨迎,朝雲送,暮雨朝雲去無蹤。襄王謾說陽臺夢。雲來也是空,雨來也是空 怎捱十二峰。

[越調]清江引 野興

東籬本是風月主,晚節園林趣。壹枕葫蘆架,幾行垂楊樹。是搭兒快活閑住處。

[越調]夜行船 秋思

百歲光陰壹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麽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辯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妳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妳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 不爭鏡裏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

莫笑巢鳩計拙,葫蘆提壹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撥不斷]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辭飲。君若歌時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爭甚?

[離亭宴煞]蛩吟罷壹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

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

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

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