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上關於指南車的記載相當多,但分歧較大,直到現在,許多學者對它的看法也不壹致。首先,指南車的用途是什麽?是指南(方向)用的嗎?壹些學者就指出: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皇帝大駕出行時儀仗車的壹種,既不用於實測方向,更不用於指導實踐。那麽,指南車是誰最早發明的?相傳為黃帝所作,也有的說是周公所作。實際上,大約是西漢問世。《西京雜記》壹書中說:“司南車,駕四,中道”。以後,東漢張衡、三國馬鈞都曾造過指南車。據說,馬鈞的指南車,是上裝壹木人,下連磁石,不管車子向什麽方向行駛,木人的手始終向南指著。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大可靠的。指南車到底是什麽樣子?《晉書·輿服誌》上才較為明確:“司南車,壹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為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稍後的南朝時期的宋、齊也有指南車。《宋書·禮誌》說:“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手指南。車雖回轉,所指不移。”《南齊書·祖沖之傳》也說:“沖之改造(指南車之)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壹。”
其他史籍對指南車的記載也還有不少,但是壹般都只限於外形、性能、制造過程、使用情況等,還夾雜壹些傳說故事。壹直到宋代,對指南車才有較詳細的記述。《宋史》、《愧郯錄》對燕肅和吳德仁制造的兩種指南車的內部傳動系統,以及大小、規格、型制等,均有較為具體的記載。我們從中了解到指南車的結構和原理,大體是這樣的:車身為壹轅雙輪車,車箱為重構結構,上立壹木人,引臂南指。車箱內部設置有壹套可自動離合的齒輪傳動機構。當車子行進中偏離正南方向,向東(左)轉彎時,東轅前端向左移動,而後端向右(向西)移動,即將右側傳動齒輪放落,使車輪的轉動能帶動木人下方的大齒輪向右轉動,恰好抵消車輛向左轉彎的影響,使木人手臂仍指南方。當車子向西(右)轉彎時,則左側的傳動齒輪放落,使大齒輪向左轉動,以抵消車子右轉的影響。而車子向正前方行進時,車輪與齒輪系是分離的,因此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受車輪轉動的影響。如此,不管車子的運動方向是東西南北,或不斷變化,車上木人的手臂總是指向南方,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據陰法魯、許樹安主編《中國文化史》3)。
可見,我國古代指南車是巧妙地運用機械原理制造而成。《宋史》雖有較詳記載,但仍不夠具體,也無圖可循,所以現在關於指南車內部構造圖形的不同學術觀點,已近二十種。看來,要徹底了解其中奧秘,還有待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