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傳說
春節民俗傳說壹: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壹,就要準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
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春節民俗傳說二:臘八粥的故事
“小孩兒小孩兒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這是北方過年的歌謠,開始就是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並不是來源於民間,而是佛教。
據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摩尼出家修道,苦修六年,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於是其弟子為了銘記釋迦摩尼為創立佛教所受的六年苦難,便在每年的臘月初八吃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每到這天,有條件的寺廟都會舉行浴佛會,制作臘八粥,供佛誦經,並將臘八粥贈送給前來祈求平安的普通民眾。後來,這就傳到民間成了習俗。
春節民俗傳說三:萬年創歷法的傳說
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壹部太陽歷,壹種歷書,不是歷法。
傳說古時候有個叫萬歷的年輕人,覺得當時的節令很亂,便想創造壹種準時、準確的方法。萬歷上山砍柴時受到樹影和山崖上滴泉的啟發,創造了測日影以定時刻的晷儀,以及計算時間的五層漏壺。
萬歷知道當時的國君祖乙因為天時不確而發愁時,便毛遂自薦。祖乙聽過萬歷的方法後便將其留下,希望萬歷能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造歷法,以福萬民。
幾年後,祖乙去看望萬歷,看到測定天時的日月壇上刻錄的天時詩,就知道立法已成。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新春復始,請陛下定個節日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由來。
數年後,經過長期的觀察,萬歷制定出了準確的歷法,名太陽歷。當他將太陽歷呈獻給國君祖乙時,滿面白須的祖乙十分感動,為紀念萬歷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為紀念萬年,人們就把初壹定為“年”。
春節民俗傳說四:老鼠嫁女的傳說
老鼠嫁女是民間傳說。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的晚上,這天夜裏家家戶戶不開燈,全家人坐在壹起,壹聲不吭,摸黑吃著面粉做的炒大豆、“老鼠爪爪”和“蠍子尾巴”。不開燈、不出聲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怕驚擾了親事。
春節民俗傳說五:“年”獸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壹種叫做“年”的怪獸,兇猛十分,每到大年三十都會肆虐人間,吞吃牲畜,害人性命。後來有壹個老神仙來到村子裏,教人們驅趕“年”,“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家家戶戶每到春節,都會穿紅新衣、貼大紅年畫、貼紅紙、放爆竹,然後就演變成了過年的習俗。
春節民俗傳說六:過年放爆竹的傳說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放爆竹最初的用意就是驅散瘟、晦氣,帶來吉祥。據古籍記載,爆竹最初就帶有神秘色彩,古時是壹種驅邪的用品,野外露宿時也可以用它驅趕野獸。後來人們除了在春節,在其他盛大的節日和喜慶日子都會燃放爆竹,表示吉祥慶賀。
春節民俗傳說七:貼門神
古代神話說中有兩員大將捉鬼、保平安,名神荼、郁壘,民間便由此用桃木板制作桃符,上寫神荼郁壘名字或者刻畫像,掛於家門口,鎮邪惡、保平安。
宋代時桃符變成了春聯,壹來不失其意,二來表達美好願望,三來裝飾美觀。
民間認為,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可以驅散妖魔鬼怪。怒目圓睜、武器高大、成對,這就是門神的樣子。唐朝以後,秦叔寶和尉遲恭因保衛唐太宗安然入睡,也成了門神。現在壹般都是這兩人,神荼郁壘倒是極為少見了。
春節民俗傳說八:貼春聯的傳說
春聯最初的來源就是上面所說的神荼郁壘,五代時人們開始將連語代替神荼郁壘的名字,宋朝開始春聯變得普遍,明清時期興盛,據說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命令全城百姓貼春聯,還親自出遊欣賞,後來文人也將寫對聯當做文風雅事,成為社會時尚。
春節民俗傳說九:倒貼福字的傳說
倒貼福字有恭親王府說、慈禧太後說和朱元璋、馬皇後說等三個傳說,三個傳說幾乎無壹例外都是下人、百姓不識字,導致倒貼了福字,但“福倒”諧音“福到”,所以傳為壹時佳話,流入民間。
春節民俗傳說十:熬年守歲的傳說
大年三十晚上熬夜守歲的習俗現在是壹去不復返了,幾乎沒有人家再過這個習俗。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壹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壹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歲”。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壹天換壹種口味,從磕頭蟲壹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歲”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歲”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壹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歲”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壹年最後的壹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壹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壹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蔔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壹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壹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壹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壹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壹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壹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壓歲錢
傳說“歲”還會摸小孩子的額頭。當小孩子的額頭被“歲”摸之後,小孩子便會嚇哭起來,要麽會變成傻子,要麽會死去。後來人們知道歲怕光,就將八枚銅錢放在小孩子的枕頭邊,所以後來“歲”看到銅錢反射的光芒都被嚇跑了,在也沒有孩子被害了。這八枚銅錢,後來就演變成了壓“歲”錢。